雲門巨作稻禾登紐約 呈現最美稻田

雲門舞集40年巨作稻禾,16日起將在紐約演出4場。林懷民說,稻禾不走寫實路線,沒有情節、沒有故事,把大自然帶進劇院,動亂社會的一點安靜,都市叢林水泥牆裡的綠洲,稻禾它讓人們找到安慰,是最簡單、最美麗的作品。林懷民強調,雲門不是上天掉下來的耶誕禮物,它有很沉重的任務,更在等候天才、也等著為天才服務。
雲門巨作稻禾登紐約 呈現最美稻田
雲門舞集創團40年巨作「稻禾」,16日起將在紐約演出4場。「紐約時報」讚譽雲門是「移動的台灣意象」,創辦人林懷民形容「稻禾」是最簡單、最美麗的作品。
作為雲門舞集創立40年舞作,「稻禾」(Rice)從2013年在台東池上首演迄今,獲得國內外無數高度評價。
而「稻禾」始終讓林懷民憶起兒時的台灣農村景象,不管編舞或構思,都呈現他對台灣、池上農民的敬意。素有「皇帝米」美譽的台東池上米,是讓林懷民興起編織「稻禾」舞曲的發源地。
除了林懷民豐富的人文素養,賦予「稻禾」強勁生命舞曲外,攝影家張皓然蹲點池上2年,記錄稻田生命週期,而舞台設計林克華、燈光設計李琬玲及影像設計王奕盛,營造奪人魂魄的舞蹈空間,配上遼遠而穩定的台灣客家古調,西方歌劇高昂的詠嘆調,以及池上的稻浪風聲,共同成就了「稻禾」。
林懷民說,「稻禾」不走寫實路線,沒有情節、沒有故事。就像對媽媽說「我愛妳」一樣難以啟口,讓他回歸以泥土、花粉、榖實、風、水、火等大自然元素為題起舞,訴說稻米,喻示人生。
林懷民指出,它把大自然帶進劇院,它是動亂社會的一點安靜,是都市叢林水泥牆裡的綠洲,但它讓人們找到安慰,是最簡單、最美麗的作品。
「稻禾」這次做為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BAM)「下一波藝術節」(Next Wave Festival)開幕首演,將一連演出4場,也是雲門從1955年以來第6度受邀在布魯克林音樂學院表演,更是今年美國之行首站。
下一波藝術節藝術總監馬立洛(Joseph Melillo)推崇雲門舞集累積了40餘年的創作能量,將再度帶給紐約觀眾視覺及聽覺的雙重饗宴。
「紐約時報」更以2篇圖文並茂報導,介紹雲門、「稻禾」及林懷民。除了紐約之外,「稻禾」明年1月將到洛杉磯演出、2月排定華府,明春再移師歐洲巴黎。
「稻禾」之前已受邀至國際著名劇院演出,包括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德國德勒斯登歐盟藝術中心、香港新視野藝術節、新加坡華藝節、德國伍爾斯堡舞動藝術節、莫斯科契訶夫國際劇場藝術節及首爾LG藝術中心。
林懷民:雲門劇場等候天才
雲門新劇場4月淡水開幕後,40年巨作「稻禾」16日起在紐約演出4場。創辦人林懷民今天強調,雲門劇場不是上天掉下來的耶誕禮物,它在等候天才、等著為天才服務。
「稻禾」這次做為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BAM)「下一波藝術節」(Next Wave Festival)開幕首演,將從16日到19日一連演出4場,也是雲門從1955年以來第6度受邀在布魯克林音樂學院表演,更是今年美國之行首站。
2008年2月一場意外大火,讓雲門在新北市八里區烏山頭租賃排練場,付之一炬,經官民各方奔走及籌募,雲門位於淡水高爾夫球場與滬尾砲台之間的劇場4月開幕,1年排定百場表演。它已成為華人世界第一個以表演藝術為核心的創意園地。
走過42個年頭,雲門早已是台灣文化的表徵,「紐約時報」報導,雲門是台灣第1個專業舞蹈團體,讚譽雲門隨著中華航空全球走透透,早已是「移動的台灣意象」。
談到雲門的未來願景,現年68歲的林懷民下午在記者會說,雲門劇場不是上天掉下來的耶誕禮物,它有很沉重的任務,它已是台灣文化的基地。
他接著指出,台灣的舞蹈環境已愈見成熟、多元,年輕一代生長於不同環境,海內外也都有很強的台灣舞者,雲門未來還要創作更好的作品、團隊要做的更好,雲門更在等候天才、也等著為天才服務。
從「流浪者之歌」、「薪傳」,再到這次的「稻禾」,都可看到林懷民與台灣農村、稻米的連結,做為雲門舞集創團40週年巨作,「稻禾」也讓浴火重生的雲門尋求再攀另一高峰。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