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東海糾紛再燃「三次習安會」受矚目

2015-07-23 18:30:11   507

中日東海糾紛再燃「三次習安會」受矚目中國與日本再次在東海油氣田開發問題上爭執,使習近平與安倍晉三能否

中日東海糾紛再燃「三次習安會」受矚目

中國與日本再次在東海油氣田開發問題上爭執,使習近平與安倍晉三能否實現三次會晤更受關注。

BBC中文網報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周四(7月23日)在記者會上反駁中國批評日本在東海問題上故意製造對立說:「這種指責完全不當。」

「(我們)已向中方提出停止單方面開發的要求,也要求盡快實施日中2008年6月有關東海資源開發達成的協議,並通過各種機會發出了強烈要求。」

不過菅義偉也說:「期待中方回應日本的呼籲,建設性地解決問題,強烈希望(中方)本著雙方達成的和平、合作海洋的協議,採取徹底的應對措施。」

公開照片

日本外務省周三在該部門網站上公開了2013年6月以來中國在東海中日海上分界線的中方海域新建設的12個油氣井的照片和位置圖,並稱加上既有的四個油氣井,共有16個,「極為遺憾單方面開發資源」,呼籲中國遵守兩國達成的合作開發東海資源的協議。

當天外務省還說明:「中國此舉雖說沒違反協議文字,但違反了協議精神」,菅義偉也說明公開照片「是基於中國單方面地改變現狀,激發了內外高度關注所做的綜合性考量」。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批評日本說:「中國東海油氣田開發活動是在無爭議的中國管轄海域,是中國主權權利和管轄權範圍內的事」。

但陸慷也說:「中方重視落實東海問題原則共識的立場沒變,也願意就東海有關問題繼續與日方保持溝通,關鍵是日方要為落實原則共識創造良好氣氛和條件。炒作東海油氣田問題,顯然不利中日就東海問題展開對話與合作。」

軍事用途?

不過日本內閣官房和外務省指責中國違背合作開發的協議精神,建設東海新油氣田,事實上已是首相安倍晉三政權內選擇溫和指責的部門。防衛省周四在自民黨外交部會等會議上更形容中國建設的東海新油氣井上「靈活實施直升機起降,有可能是提升警戒監視能力」。

防衛省官員重申了防衛大臣中谷元本月中旬在國會答辯中指出,有跡象顯示中國可能在東海新建的油氣井上設置雷達,說明新油氣井可能有軍事用途的看法。

周四出席會議的自民黨議員說:「16個油氣井都沒有建設理由,難道不是將來作為軍事用途的目的嗎」,還有議員說:「為了訴求國際輿論,應積極地公開所得情報」,受到壓力的外務省官員表示「希望今後適時、適宜地公開。」

中日3月以來逐步恢復政府對話等改善關係趨勢,因中國建設新油氣田問題似乎又節外生枝。

2004年中國建設東海「春曉」、「天外天」、「龍井」等油氣田引起中日開發資源糾紛。日方認為中國開採雖在中國海域內,但海底油氣層相通,中國開採會吸走日本海底油氣,直至2008年中國同意讓日本企業參與開發「春曉」和「龍井」兩個油氣田,才令糾紛沉靜。

不過後來因為釣魚台等領土和歷史認識糾紛接二連三,至今雙方沒實施合作開採。這個月日本宣稱觀察到中國又在東海建設新油氣田,再次爆發油氣田糾紛。

而防衛省從2004年起就懷疑中國在東海高成本開採油氣,可能不是為了資源,而是為了軍事需要,確保第一島鏈的制海權。

安倍訪華?

中日新糾紛再次突出了兩國首腦是否舉行第三次「習安會」的懸案,即安倍9月是否訪華的問題。

日本《每日新聞》周四發自北京的獨家報道引述多個外交界消息說,上周訪華的日本國家安保局長穀內正太郎與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會談時,討論安倍9月訪華、舉行第三輪「習安會」,但缺席紀念抗戰勝利儀式的可能性時,楊潔篪提出三個前提條件,包括遵守中日四份政治文件、沿襲前首相村山富市對二戰問題的《村山談話》精神、保證不參拜靖國神社。

報道說,日方認為安倍從來拒絕公開承諾參拜或不參拜靖國神社,但也不排除私下照會中方,就會滿足條件的可能性。

報道說,過去兩次「習安會」,中方其實也有這一要求,結果都是沒正式地表明,但也實現了會談。

美國稱在中日東海氣田爭議上持中立

美國國務院官員被問及新一輪中日東海爭議時稱,美國「不採取立場」。

BBC中文網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約翰·柯比在周三(7月2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希望任何有爭議的主張都能在有關各方之間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美方不會對有爭議的主張選取立場,我想在這個問題上也不會。」

周三早些時候,日本外務省在其網站上公開了中國在東海開發天然氣田有關設施的14張航拍照片和已確認設施位置的地圖。

中國外交部隨後批評說,日方此舉「是有意製造對立」。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