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保持不統不獨不武就能保持現狀

談兩岸關係總統:建立超穩定框架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現在金門的大陸觀光客比國軍還多,因此沒有任何一方想
談兩岸關係 總統:建立超穩定框架
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現在金門的大陸觀光客比國軍還多,因此沒有任何一方想改變現狀,他希望建立超穩定的框架,讓任何一方都不會單方面改變現狀。
前美國駐阿富汗大使艾江山(Karl Eikenberry)提問,金門過去有10萬大軍,他在2011年再度去金門,看到金門的中國大陸遊客比國軍軍官還多,想知道台灣面對中國大陸未來的國防策略跟相關軍事政策?
總統說,面對中國大陸總遇到同樣的問題,「如何增強國防?」,中國大陸國防預算每年增加2%,台灣很難與其競爭,因此必須調整國防策略,遏止來自對岸的惡意攻擊,他提出三道防線的國防策略,首先是與中國大陸進行和解。
總統說,他上任前並沒有直航航班,現在每天則有100多個班次,誠如艾江山觀察到的「金門陸客比軍人還多」,所以沒有單一方想改變目前狀態,尤其是以非和平方式,總統並希望建立超穩定的框架,令任何一方都不會單邊改變現狀。
其次,總統表示,台灣努力在國際社會扮演和平締造者角色;第三是軍力方面,在3年前提出的一個具有志氣和野心的計畫,將徵兵制改為募兵制,但不是全募兵制,國軍精簡後,素質更精良,更具戰力。
總統也向美提到台灣需要柴電潛鑑,等了美方13年之久,現在決定採自造、國外採購雙軌進行,避免若無法向外採購,至少還能自造。
總統說,台灣需要這些防衛性武器,執行活路外交政策,所以非常緊密跟美國合作,他也很滿意過去七年與美國的安全合作關係,「這是台美近年關係最好的時刻」,而在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政策中,台灣可以扮演區域和平締造者角色,和美一起合作,促進區域和平與繁榮,「這是我們的大戰略」。
馬總統:美建議美韓FTA為加入TPP範例
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台灣會繼續表達想加入TPP強烈興趣,美國政府多次表示讚賞和歡迎台灣加入的意願,也已經建議台灣以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做為加入TPP的參考範例。
馬總統表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12個創始會員國都是台灣貿易夥伴,加起來占了台灣總貿易量35%,金額達到2000億美金,但他知道台灣加入TPP有困難,因為這12個國家都不是邦交國,不過貿易沒有界線,台灣會繼續表達想加入TPP強烈興趣。
馬總統說,美國政府也多次表示讚賞和歡迎台灣加入的意願,政府會密切注意美國國會的討論。美國政府已經建議台灣以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做為加入TPP的參考範例。
馬總統說,中韓前天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今年下半年會生效,台灣目前只有10%的出口貨品在FTA涵蓋範圍內,韓國已經超過35%,中韓FTA生效後會超過40%。如此一來,台灣無法在公平的基礎上和最主要對手競爭,因此需要更多穩定且公平的機制幫助出口。
馬總統說,台灣和中國大陸2年前就簽了兩岸服貿協議,但這協議仍然躺在立法院,開了20次公聽會後沒看到進展,這對台灣的貿易夥伴送出不好訊號,他希望未來不久可以排除這問題。
南海和平倡議 總統:將提路徑圖落實
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希望南海和平倡議達成東海和平倡議效果,除了倡議原則外,未來也將提出能夠具體落實的「路徑圖」。
與會學者提問,馬總統提出南海和平倡議,事前有跟北京、主權聲索國先溝通過嗎?請問要如何具體執行南海和平倡議?
馬總統說,當然在提出南海和平倡議前,會告知相關朋友(friends)。總統說,希望南海和平倡議能達成東海和平倡議的效果,主要的概念是降低緊張,停止任何一方有促進緊張的行為,他也表示,不久的將來也會宣布路徑圖來具體落實。
總統以東海和平倡議為例,先從三組雙邊協商開始,台灣VS.中國大陸、中國大陸VS.日本、台灣VS.日本,待三組雙邊協商有具體成果後,再進入一組三邊協商。
總統說,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後,日本和台灣簽署漁業協議,解決過去40年糾紛,執行得相當順利,並建立永久委員會監督協議執行狀況,可執行解決區域糾紛,但台灣和中國大陸現在沒有任何協議。
這樣的模式是否可以應用在南海?總統說,他必須承認南海狀況比較複雜,海域也比較大,需要更多耐心,但各個主權聲索國之間的競爭,並沒有注意到「主權不可分割、資源可以共享」,但這是唯一能降低緊張,找出解決辦法的方式。
總統也舉台灣與菲律賓的漁業糾紛,已達成協議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他希望類似的做法可以運用到南海,南海問題複雜,但「如果現在不這麼做,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嗎?」
馬總統:保持不統不獨不武就能保持現狀
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現狀是不統、不獨、不武,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這些保證成為讓現狀很穩固的基石。
馬總統今天上午出席總統府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合辦「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系列活動」視訊會議,面對美國前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馮稼時提問時做上述表示。
馬總統說,現況用在兩岸關係,是他7年前上任時在就職演講中提到不統、不獨、不武,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構成現狀的各種元素,和7年前的現況非常不一樣,兩岸關係已經進展到一個程度,兩岸人民認為有必要繼續保持現狀。
馬總統說,即使反對黨總統參選人也說要支持現狀,這是有趣的發展,因為通常反對黨領袖會想改變現狀。
馬總統說,現狀就是不統、不獨、不武,他不會跟中國大陸進行統一對話,也不會觸及支持台灣獨立。
馬總統說,CNN的記者Christiane Amanpour曾問他為什麼不宣佈獨立?他回答:「你聽過哪個國家宣佈獨立兩次嗎?」他說,台灣沒必要做這種事,也不要用武力解決兩岸爭端。
馬總統說,保持不統、不獨、不武三個要素,就能保持現狀,但他不知道民眾是否有信心,未來的總統會不會做到這一點。
他說,九二共識是兩岸在1992年達成的,實際上是由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做出決定的,中國大陸接受一中各表說法。過去7年他講得很清楚,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他決心不要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是台灣獨立的政策。這些保證成為讓現狀很穩固的基石,現狀是現在的現狀,不是7年前的現狀。
馬總統:台美關係36年來最佳
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台美關係是近36年來最佳,原因是政府成功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處理兩岸關係。第二是以低調、零意外原則與美方維持雙邊關係。
馬總統今天上午出席總統府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合辦「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系列活動」視訊會議時做上述表示。
馬總統說,華府與台北都認為,現在的台美關係是36年來的最佳狀態。他認為主要原因是除了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堅實長久的友誼,還有兩個關鍵的原因。
第一是成功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處理兩岸關係。第二是以低調、零意外原則與美方維持雙邊關係。馬總統說,沒有九二共識,他懷疑當前這個狀況是否可以維持,他希望這個珍貴的範例,可以在他卸任中華民國總統後,繼續維持下去。
馬總統並指出,他上任7年來,兩岸已簽署21項協議,陸客來台累計超過1400萬人次,光去年一年就接近400萬人次。兩岸目前處於66年來最為穩定與和平的狀態。
馬總統:繼續表達加入TPP興趣
統馬英九今天表示,他知道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有困難,但貿易沒有界線,會繼續表達想加入TPP強烈興趣,政府已經準備撥一筆款項,做為諮商或經濟援助用途。
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陳仁宜提問,台灣想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做了哪些努力?馬總統表示,從去年開始已經要求所有政府部會準備做好加入TPP,並找回駐在TPP12個創始國的代表,確保這些國家都知道台灣加入的潛力。
馬總統說,這12個創始會員國都是台灣貿易夥伴,加起來占了台灣總貿易量35%,金額達到2000億美元,他知道台灣加入TPP有困難,因為這12個國家都不是邦交國,但貿易沒有界線,會繼續表達想加入TPP強烈興趣,美國政府也多次表示讚賞和歡迎台灣加入的意願,政府也密切注意美國國會的討論。
馬總統指出,自由化過程相當辛苦,政府已經準備撥一筆款項,做為諮商或經濟援助用途,補償可能會受到損失或損傷的企業。他說,台灣這麼依賴貿易,必須趕上貿易夥伴和競爭者的腳步。
馬總統並指出,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今年下半年會生效,台灣目前只有10%的出口貨品在FTA涵蓋範圍內,韓國已經超過35%,中韓FTA生效後會再上升,這樣台灣沒辦法和其他國家公平競爭,因此需要更多穩定且公平的機制幫助貿易。
馬總統說,台灣和中國大陸2年前就簽了兩岸服貿協議,但這協議仍然躺在立法院,開了20次公聽會後沒看到進展,這對台灣的貿易夥伴送出不好訊號,他希望未來不久可以排除這問題。
紀念抗戰70年 總統:感謝美方伸援手
今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總統馬英九與美國史丹福大學進行視訊會議,感謝美方在我方亟需協助之際,總是適時伸出援手,雪中送炭的真情令人感動。
總統說,今年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及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的70週年。中華民國從1937年,亦即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前2年,即獨力抵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長達4年之久,幾乎毫無外援。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中華民國才與盟國共同對日本、德國與義大利宣戰。
邀台軍演 總統:提升台美合作層級
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強化台美軍事交流的倡議,邀請中華民國參與「環太平洋軍演」(RIMPAC)及「紅旗」演習等演訓,進一步提升台美雙邊安全合作層級。
美7年對台軍售 總統:超過前任2倍
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多年來美國一直忠實履行「台灣關係法」及6項保證。過去7年來,美國對台軍售總額超過了183億美元,是近20年最高的時期,超過前任的兩倍。
馬總統與美國學者視訊會議演說全文
各位女士、先生,大家早安、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能夠出席本府與美國史丹大學聯合舉行的「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系列活動」視訊會議,與美國的學界共同探討二戰與我國對日抗戰的歷史意義,以及當前台美與兩岸關係的發展現況。貴校在2013年4月曾與我國合作舉辦視訊會議,由美國前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主持,並有多位知名學者與談,會議極為圓滿成功,今天能再與貴校合作舉行視訊會議,相信一定能有非常豐碩的成果。
今年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及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的70週年。中華民國從1937年,亦即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前兩年,即獨力抵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長達4年之久,幾乎毫無外援。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中華民國才與盟國共同對日本、德國與義大利宣戰。我國對日抗戰8年,總計有逾300萬國軍官兵與2千餘萬平民不幸喪生,高達268位將領為國捐軀,成為中華民族禦侮戰爭史上戰區最廣、戰役最長、參與人數最多、犧牲最慘烈,影響最深遠的一場戰爭。
在牛津大學教授芮納‧米德(Rana Mitter)所著的「被遺忘的盟友」一書中,描述二戰期間,我國在武器裝備相對落後的情況下浴血抗敵,不投降、不妥協,孤軍牽制80萬裝備精良的日軍,讓同盟國得以在歐洲和亞洲兩個戰場取得最終的勝利。芮納‧米德教授認為,此即我國在二次大戰中對盟國的重大貢獻。
對日抗戰期間,美國對我國展現堅定的友誼。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1941成立的「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 AVG),也就是大家俗稱的「飛虎隊」,其成立時間甚至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前。
由陳納德將軍所指揮的「飛虎隊」來華不到一年,就擊落至少300架日軍飛機,讓受創甚重的我國空軍得以慢慢恢復戰力。
歷史清楚的告訴我們,當我們處在亟需協助之際,美國總是適時伸出援手。1941年的租借法案與依據該法案向我國提供戰爭物資之作法是美國政府慷慨情誼的另一明證。美國在關鍵時刻對我國伸出援手,這份雪中送炭的真情令人感動。
今年中華民國政府紀念對日抗戰70週年,將會邀請羅斯福總統之孫、陳納德將軍的外孫女;珍珠港事件後5個月、亦即1942年4月轟炸東京名將杜立德將軍的後人;1944到1946年擔任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的魏德邁將軍之孫;人稱「南京大屠殺的美國女神」-曾拯救逾萬名中國百姓、其中多數為婦女的金陵女子學院代理院長魏特琳女傳教士的孫女,來華參加紀念活動,當面感謝他們先人協助我國對日抗戰的卓越貢獻,無論當時的歷史事件是多久以前發生的事。
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中華民國與美國的友誼更加緊密。美國持續對我國進行多項軍事與經貿援助,包括從1950年到1965年對我國提供了1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大約相當今天的120億美元。當時的美國艾森豪總統做了許多攸關台海和平的重大決定,例如1945年簽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建立中華民與美國的盟友關係,並依美國國會1955年通過的「臺灣決議案」,派遣海軍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海峽;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他更下令派遣美國海軍協助在距大陸僅僅3公里的金門、馬祖二島上的我國駐軍進行後勤運輸。
在其第二任期結束前不久,艾森豪總統曾於1960年訪問中華民國,與先總統蔣中正發表聯合公報,宣示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規範下,兩國將共同抵抗任何對台、澎、金、馬的挑釁行為。這項宣示為我國後來的穩定發展與台海的和平局勢,建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1979年美國與我國斷交,但美國國會仍火速在3個月內通過「台灣關係法」,將台灣視為美國國內法上的外國政府,要求行政部門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
我記得當時美國學者Carll. Gable曾經評論說,卡特總統跟中共建交、與台灣斷交,是行政部門對台灣「撤回承認」(derecognition of Taiwan),但國會制訂的「台灣關係法」,卻把台灣「重新承認」(legislative re-recognition of Taiwan)了,因為該法保留了除去正式外交關係外、原先美國與中華民國間所有的其他關係。
當時,我正在哈佛大學攻讀法律。一天,我在圖書館廊道上遇著指導我博士論文的Detlev Vagts教授。他對著我說,「英九,我瞭解你近日的感受。但我要你知道,對美國而言,在未被美國承認的政府裏頭,台灣是最被承認的政府」。而其後36年中的關係發展,正如同Detlev Vagts教授所描述的一樣。
從我2008年上任以來,台美雙方高層恢復互信,過去2年雙方高層官員更是頻繁互訪。去年4月美國環保署麥卡馨(Gina McCarthy)署長來華訪問,日前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芮富金(Charles H.Rivkin)也來華訪問,而我國則有多位部會首長先後訪問美國,象徵台美雙方高層互信的堅實。多年來美國一直忠實履行「臺灣關係法」及與817公報有關的對我國6項保證。過去7年來,美國對我國的軍售總額超過了183億美元,是近20年最高的時期,超過前任的兩倍。
我國也從美國國會獲得更多支持。上個月美國會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在審議「2016會計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時,通過強化臺美軍事交流的倡議,包括邀請我國參與「環太平洋軍演」(RIMPAC)及「紅旗」演習等演訓,進一步提升臺美雙邊安全合作層級。
除了堅實的安全合作,台美雙邊經貿關係在這幾年也有重大進展。前(2013)年3月,在中斷5年後,台美雙方恢復1994年建立、促進貿易與投資事務會談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協商,並持續進行雙邊諮商,先後召開了12次工作會議,獲得重要的進展。
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超越印度和沙烏地阿拉伯,是美國第10大貿易夥伴,而美國則是我國第3大貿易夥伴,名列中國大陸和日本之後。此外,美國在2012年11月,將台灣納入免簽證計畫,也證明是正確且大受歡迎的政策。在獲免簽待遇的38個國家中,我國是唯一與美國無正式邦交的國家。政策施行以來,台灣造訪美國的人數成長約20%。我們的國人不只仰慕美國的歷史與生活方式,也是認真的血拼客,對縮小貴我兩國間的貿易逆差,做了很大的貢獻。
綜合以上所有的發展,我們看到的是最高層互信的增加,政治、經濟、與安全合作更為緊密,顯示過去7年來的台美關係,可以說是「台灣關係法」實施36年以來最好的狀態。美國最近兩任國務卿柯琳頓(Hillary Clinton)與凱瑞(John Kerry),都曾公開肯定「台灣是美國重要的安全與經濟夥伴」,他們的評論正是台美當前雙邊關係最為適切的總結。
現在讓我談談兩岸關係。自從我2008年上任以來,就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現狀。在這樣的框架中,所謂的「現狀」,指的是「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與發展。這些政策,使台灣海峽完全改頭換面,由過去的「戰爭熱點」轉變為「和平大道」。
7年來,兩岸已簽署21項協議,陸客來台累計超過1,400萬人次,光去年一年就接近400萬人次。兩岸目前處於66年來最為穩定與和平的狀態。
過去7年來兩岸關係和平與穩定的進展,產生重要的「和平紅利」:以前兩岸關係與我國外交關係的「惡性循環」,已轉為「良性循環」,讓世界各國能在「一中各表」的概念上,同時與海峽兩岸自由互動,這是前所未有的進展。
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羅素(Daniel Russel),上年(2014)4月對國會表示,「一般而言,我們極為歡迎、樂見兩岸關係在馬政府執政下取得的非凡進展。」今年2月他再度表示,「台美關係近年的發展非常有建設性,正與兩岸關係的進展息息相關。」美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最近也強調,台美非官方關係從沒這麼好過,穩定處理兩岸關係是近年來台美關係得以密切合作的重要因素。董雲裳並說明,穩定的兩岸關係,替海峽兩岸、美國及整個區域,帶來的極大的益處。兩岸應該了解這些益處的重要性,並致力建立長期和平穩定的基礎。維持密切溝通,低調、零意外的原則,讓各方得以展現自制與彈性。我們希望看到這樣的原則持續下去。這是自冷戰以來,美國首次不需要在兩岸之間選邊站,中國大陸與臺灣也都不需要面對這種困境。這就是今天台美關係「現狀」的基礎。
除了在兩岸與台美關係上尋求穩定發展之外,近年來我國也以具體的行動,在東海及南海兩大區域扮演和平締造者的角色。我在2012年8月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主張當事各方以和平協商取代對抗,強調資源共享與合作。8個月後,在2013年4月,我國與日本簽署「台日漁業協議」,正是「東海和平倡議」精神的具體實踐,解決台日兩國間長達40年的漁業糾紛。台日漁業協議獲得國際社會普遍肯定與支持。美國國務卿凱瑞曾公開表示,台日漁業協定是推動區域穩定的典範,東海和平倡議的原則也適用於亞洲各海域。
「東海和平倡議」在東海區域達到了「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目的,也為南海和平發展,帶來示範效果。我在今年5月26日,正式發表「南海和平倡議」,希望南海相關各國能秉持「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原則,共同維護區域和平,促進區域發展。倡議發表後,美國國務院官員立刻聲明表示讚賞「南海和平倡議」,我衷心期盼在場的學者專家能夠支持我方追求和平的理念。
在紀念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以及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 週年之際,希望各方能放下過去的磨難與傷痛,展望光明的未來。我國政府與人民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繁榮,盼各國應將歷史的慘痛教訓,化為促進區域和平與繁榮的動力。我國盼能藉由我方在促進兩岸及區域和平的成功經驗,呼籲世界各國以和平方式處理爭端,共同追求人類社會永續繁榮發展。也就是說,透過紀念二次大戰的勝利,可以預防未來戰端再起。
我想說明另一項觀察。華府與台北都認為,現在的台美關係是36年來的最佳狀態。主要原因為何?我認為,除了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堅實長久的友誼,還有兩個關鍵的原因:第一是成功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處理兩岸關係。第二是以低調、零意外原則與美方維持雙邊關係。
第一個原因比第二個原因更重要,沒有九二共識,我懷疑當前的現狀是否可以維持?我希望這個珍貴的範例,可以在我卸任中華民國總統後,繼續維持下去。
接下來,會議將進行雙向詢答,歡迎各位提問。最後,希望今天的視訊會議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