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琦請辭 馬英九未同意
國台辦:人事變動不應影響機制運作

王郁琦請辭馬總統未同意總統府今天表示,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王郁琦已口頭向總統馬英九請辭,但馬總統尚未
王郁琦請辭 馬總統未同意
總統府今天表示,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王郁琦已口頭向總統馬英九請辭,但馬總統尚未同意。
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被控洩密,獲檢方不起訴處分,王郁琦隨即請辭。陸委會官員說,王郁琦辭職是「不得不的決定」,除負起政治責任,也展現維護國家安全的堅持。
府方人士表示,馬總統了解王郁琦為政治負責的辭意甚堅,但陸委會仍有很多持續進行的工作,因此現階段無法批准王郁琦辭呈。
國台辦:人事變動不應影響機制運作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今天表示,去年以來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雙方建立常態化聯繫溝通工作機制,「我們想,人事的變動不應該影響到機制的運作」。
至於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訪問金門事宜,他指出,「我們希望國台辦和陸委會能繼續保持溝通。」
大陸國台辦上午舉行例行記者會,馬曉光回答媒體提問時,作上述表示。
有媒體詢問,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郁琦昨天宣布請辭,大陸國台辦對此有何評論?原訂2月舉行的第3次兩岸事務首長會議(王張三會)現在確定無法舉行,是否會對現在兩岸關係產生新變數?
馬曉光說,「對台灣有關方面的人事變動,我們不作評論。」
他指出,去年以來,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國台辦與陸委會建立常態化聯繫溝通工作機制,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首長互訪、多次舉行會面,就兩岸關係形勢和兩岸關係中的若干重要問題交換意見。
馬曉光認為,這是兩岸在政治交往上取得的新發展,也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穩定,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發揮積極作用。
馬曉光說,「我們想人事的變動不應該影響到機制的運作。」
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10日偵結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被控洩密案,因犯罪嫌疑不足,給予張顯耀等3人不起訴處分。陸委會主委王郁琦10日中午召開記者會表示,願負政治責任請辭。【中央社】
兩岸互信基礎重創 學者:不起訴才正確
蘋果日報報導,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被控洩密案昨獲北檢不起訴處分,指控張的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隨即宣布請辭。對此美國《紐約時報》引述路透報導說,王辭職預期不會對兩岸關係造成任何影響。《法新社》報導也指出,馬英九總統先前強調過,張案不影響兩岸關係。不過,兩岸學者認為,張案的爆發確已影響兩岸互信基礎,所以檢方不起訴處分是「處置正確」。
談判員憂踩紅線
陸委會前副主委、國家發展研究所特聘教授童振源昨認為,張顯耀案不但衝擊兩岸互信,更造成第一線談判人員失去準則,擔心踩紅線動輒得咎,不利兩岸協商。因此,北檢這次做成不起訴處分,應是對兩岸傷害最小的情況。如果張以洩密罪或匪諜罪起訴,都會對兩岸互信雪上加霜,不起訴反而避免再重創雙方互信。
「換個穩重的人」
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直言,陸委會是「主帥無能,累死三軍」,因為王郁琦的錯誤判斷,造成兩岸波折,北檢不起訴處分是處置正確。陳強調,兩岸都不希望把關係搞壞,現在互信基礎因張案受到影響,如果王辭職下台,應換個行事作風穩重的人來處理兩岸事務。
張顯耀不起訴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請辭
由陸委會移請調查局調查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洩密案,調查局認定張涉透過秘書張素玲輾轉告知張姓台商兩岸談判底線,由張姓台商洩漏大陸國台辦官員。不過台北地檢署認為相關訊息非談判實質內容,雖未能傳喚到張姓台商釐清,昨仍對張顯耀等人處分不起訴。
聯合報報導,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昨中午獲知消息,立即開記者會宣布請辭負責。王郁琦表示,無法認同檢方「不起訴的洩密」,但只能尊重,他質疑檢方對機密的認定方式,強調對結果無怨無悔,「就算時間重來,還是會做出一樣的選擇。」
調查局移送資料指出,二○一二年六月至二○一四年二月間,張顯耀透過秘書張素玲、助理陳宏義、司機李其政,以簡訊、電話或電子郵件寄發方式,將我國參與ICAO(國際民航組織)、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降低陸配申請身分證年限、自己的人事任命案轉告張姓台商,由張姓台商告知大陸國台辦高層。
另外,張顯耀也將兩岸會議報告、談話重點或赴大陸參與會議聯繫過程,以手稿或口頭方式洩漏給陳宏義、李其政,要兩人將相關內容打成書面並儲存為電子檔,此部分也涉洩密。
調查局認定張顯耀總計洩漏兩件「極機密」、四件「機密」、十八件「一般公文密件」,觸犯國家安全法、國家機密保護法、洩漏或交付國防以外之秘密罪。
由陸委會移請調查局調查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洩密案,調查局認定張涉透過秘書張素玲輾轉告知張姓台商兩岸談判底線,由張姓台商洩漏大陸國台辦官員。不過台北地檢署認為相關訊息非談判實質內容,雖未能傳喚到張姓台商釐清,昨仍對張顯耀等人處分不起訴。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昨中午獲知消息,立即開記者會宣布請辭負責。王郁琦表示,無法認同檢方「不起訴的洩密」,但只能尊重,他質疑檢方對機密的認定方式,強調對結果無怨無悔,「就算時間重來,還是會做出一樣的選擇。」
調查局移送資料指出,二○一二年六月至二○一四年二月間,張顯耀透過秘書張素玲、助理陳宏義、司機李其政,以簡訊、電話或電子郵件寄發方式,將我國參與ICAO(國際民航組織)、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降低陸配申請身分證年限、自己的人事任命案轉告張姓台商,由張姓台商告知大陸國台辦高層。
另外,張顯耀也將兩岸會議報告、談話重點或赴大陸參與會議聯繫過程,以手稿或口頭方式洩漏給陳宏義、李其政,要兩人將相關內容打成書面並儲存為電子檔,此部分也涉洩密。
調查局認定張顯耀總計洩漏兩件「極機密」、四件「機密」、十八件「一般公文密件」,觸犯國家安全法、國家機密保護法、洩漏或交付國防以外之秘密罪。
王郁琦:無法認同「不起訴的洩密」
喧騰一時的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洩密案,昨上午北檢以不起訴處分,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昨中午隨即召開記者會,宣布請辭負責。王郁琦表示,對「不起訴的洩密」無法認同但只能尊重,並質疑檢方對機密資料的認定方式,反問檢調若不涉機密,「難道可以打包送給陸方?」
王郁琦宣布辭職,對張顯耀案不起訴結果感到非常失望與無奈,但因處理過程引發社會紛擾,願擔負政治責任請辭。王郁琦強調,對此結果無怨無悔,「就算時間重來,還是會做出一樣的選擇。」
陸委會將許多張顯耀經手的資料,鑑定為一般公務機密、國家機密、極機密,不過檢方並未採納,也認為許多張顯耀提供給陸方的資訊無具體文件。王郁琦反駁說,口頭資訊若涉及國安仍可能變成機密,參與談判的人依照個人好惡,把政府機密資訊交給民間人士(張顯耀助理)處理,檢方卻認為沒有違法,「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
王郁琦強調與張顯耀沒有私怨,是「職責所在,不得不然。」去年張案爆發時,張顯耀上政論節目喊冤,強調做任何事都有經馬總統授權,王郁琦昨指出,他當時看到的第一個反應是「怪事了,為什麼你做那些事我都不知道?」認為以他對馬總統的了解,不會允許越級處理兩岸事務。
王郁琦也質疑張顯耀在致馬總統的信函中公然說謊,若馬總統同意,他日後願意將此封信件公開。
媒體曾質疑,張顯耀若涉洩密,代表王郁琦督導不周,需下台;若未洩密,平白掀起風波,也該下台。王郁琦昨表示,對這種無論結果如何都要下台的「兩刀論」,他不想做口舌之爭,只想做認為對的事情;至於會不會接受慰留,王郁琦辭意甚堅,表示「沒什麼慰留不慰留,決定了,大概就這樣。」
張顯耀:「扣人帽子」的時代過去了
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洩密案獲北檢不起訴,張顯耀昨天引述聖經所言:「正義使邦國高舉」,感謝北檢秉公調查,還原真相,終得洗雪沉冤。
張顯耀友人昨天深夜轉述張顯耀的談話表示,「動用國家機器扣人帽子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請辭的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或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若想再扳回顏面,再次羅織入罪,他會適時的反擊。
張顯耀表示,凡事都要講證據,不起訴書已經寫得很清楚,王郁琦昨天中午的記者會根本是胡說八道、顛三倒四、沒有認錯,「他們現在慌掉了、亂掉了」。
張顯耀表示,王郁琦如果真的還有什麼證據,當時王到北檢作證時就可以全部講出來,包括消息的來源、具體的事證等,但從不起訴書內容證明,王郁琦根本拿不出證據來,連消息來源都拿不出來,「王郁琦已經是毫無公信力的人」。
張顯耀表示,他不是那麼窮凶惡極的人,母親過世後,他也極盡容忍、低調,可是王郁琦或金溥聰如果繼續對他作不實、惡毒的指控,他會捍衛他的權益與名聲。
張顯耀昨發出新聞稿指出,他戮力從公廿多年,深受國家栽培,受馬總統囑託服務於陸委會、海基會,自始至終,兢兢業業,無不為台灣爭取最大利益、維護兩岸和平與穩定為最高目標。
「近半年前,一場政治風暴襲來,莫名匪諜冤錯名號黥於額前。」張顯耀說,他一心為國,親歷兩岸事務,竟蒙洩密之冤,為己辯白恐又誤入罪責,內心痛苦實難言喻。「高齡老母聞兒蒙辱,臥榻以淚伴眠,四十餘日後,惶惶而終,撒手人寰。顯耀不孝,莫甚於此。兩岸關係因之受挫遇阻,則為最大之遺憾。」張顯耀說,「歷史終將還原真相,回應初心,回歸初衷,願母親安息,不再有憾;台灣向前,兩岸天青,天佑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