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兩岸政策首部曲

中委會建議各縣市成立兩岸事務處理機制,推動優質交流民主進步黨今(21)日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議,蔡英文
中委會建議各縣市成立兩岸事務處理機制,推動優質交流
民主進步黨今(21)日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議,蔡英文主席致詞全文如下:
自1980年代台灣和中國開始互動以來,兩岸交流往來日益頻繁密集,兩岸關係對台灣社會及人民生活的影響也愈來愈大,幾乎在每一個層面都會觸及到兩岸的問題,這是我們必須共同面對的現實狀況。
民進黨認為兩岸交流互動是無可迴避的,也有能力穩健推動兩岸關係。回顧2000-2008年我們執政時期,致力維持台海和平及和中國的穩定關係,同時更從前瞻觀點,完成了兩岸經貿關係的結構性調整,大幅修正兩岸關係法制,也為後來的直航、陸客來台等奠定堅實的基礎;事實證明民進黨有能力維持並推動穩定的兩岸關係。
2008年5月馬政府上任之後,在推動兩岸關係上急切躁進,既忽視兩岸在政治、社會及經濟體制上的巨大差異,也未認真的建立兩岸交流互動存在的各種風險的管理機制,以致造成很多讓社會憂慮的現象和問題,尤其是兩岸經貿發展從互補轉變為競爭關係、台灣主體性逐漸弱化及國家主權的流失。
國民黨執政下的兩岸政策和人民的距離愈來愈遠,導致去年連串公民運動及學生運動對兩岸關係的深刻反省,這也顯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必須要從人民的角度進行檢討和調整,以利兩岸交流互動的健康、平衡、有序的持續發展。
民進黨推動兩岸關係,在堅持國家主權、遵循民主憲政體制及維護台灣主體性上,獲得民眾的認同和肯定,但一直以來,國共雙方以其共同定義的兩岸關係框架,意圖將民進黨邊緣化,也造成部分人民誤解民進黨的政策及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
兩岸關係必須面向未來,與時俱進。民進黨必須承擔起責任,積極尋求台灣社會的共識,擴大處理兩岸關係的民意基礎。未來推動兩岸關係,必須有利於國家自由民主發展,有利於區域和平安全穩定,有利於兩岸互惠互利交往。
兩岸交流互動必立基在全民的利益之上,我們堅持政府決策須充分民主和透明化;堅持交流過程須多元參與和機會平等;堅持交流成果須維護公益和社會共享。
去年底的選舉,台灣人民用選票表達了對執政者不滿和必須改變的強烈心聲,民進黨在13個縣市肩負起執政的責任,未來在地方執政作出符合民意期待的最好成績,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地方政府施政也必須面對日益增加兩岸交流事務,因而擴大執政縣市處理兩岸事務的能量,是現階段的優先事項,也是強化人民對民進黨處理兩岸事務信賴的重要起點。今天委員會議特別討論「執政縣市建立處理兩岸事務之機制」,希望各執政縣市能從制度化著手,並在經驗、資訊、資源、運作等方面互通有無,共同分享,逐步充實處理兩岸事務的能量。
中國事務委員會也有責任為強化民進黨兩岸論述及未來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作更多準備,一步一步地穩健面對兩岸議題,讓人民對民進黨有更大的信心。
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表示,本次委員會議,由中國部針對當前及未來將因應之重要情勢進行報告,同時邀請高雄市長陳菊分享高雄市「兩岸小組」作法與經驗,會議通過決議,建議執政縣市參酌高雄市『兩岸小組』的作法,建立處理兩岸事務之機制。
趙天麟說明,城市交流是兩岸互動的重要形態之一,過去本黨縣市首長也處理過非常多交流事務,無論是赴中參訪或接待對岸來訪人士。鑑於九合一選後本黨地方執政版圖擴張,各縣市均須處理兩岸事務及城市交流等議題,所以,委員會議通過決議,建議各縣市可參酌高雄市「兩岸小組」的作法,建立處理兩岸事務之機制,再透過縣市聯合治理平台進行研討、分享資訊,讓兩岸事務成為各縣市的共同議題。未來,我們將在共同目標與方向下,在做好風險管理的同時,繼續推展對台灣及全民有利、有助於兩岸和平穩定的優質交流。
謝長廷:九二共識非唯一交流基礎 提憲法各表
民進黨中國務委員會下午開會討論城市交流,也是中委會委員的前主席謝長廷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城市交流沒有問題,他在2000年已經這樣主張了(高雄城市外交),然而,更上位的基本原則與黨的政策應該出來,上位原則沒有出來之前,下面只好摸索、甚至變成衝撞。
詢及陳菊與賴清德過去未被要求對九二共識進行表態,中方現在好像比較堅持,謝長廷說,中國這一邊也要檢討,不能太僵化,“但是,不是只有九二共識才是唯一交流的基礎”。
他指出,九二共識是一個基礎,但我們如果不接受九二共識,那我們是什麼,這很重要,有沒有一個取代方法?他個人認為,台灣要有60%到70%以上的共識,這樣兩岸談判對我們才有利,有人民做後盾才會堅實。
謝長廷下午出席中常會,接受媒體聯訪時,作了上述表示。謝長廷下午出席中常會,接受媒體聯訪時,作了上述表示。謝長廷去年曾提出“憲法”各表做為民進黨與共產黨對話基礎,對內則以憲法共識做為朝野政黨互動最大公約數。
謝長廷指出,現在國民兩黨的兩岸政策,差不多40%以下支持度,民進黨更低,很可惜,國民兩黨沒有共識,兩黨得不到50%支持,這樣的兩岸政策要跟對岸談判或策略周旋,是蠻不利的,也對台灣人民蠻不利。
他強調,如果兩岸政策沒有辦法形成共識,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辯論,另一個是網路討論,可以在網路讓大家發揮創意。他自己則是主張兩岸兩憲,兩岸有特殊關係、也就是憲法各表。現在他沒有看到什麼具體主張,希望黨內能夠趕快形成具體主張。
謝長廷強調,這會牽涉到美國的態度,我們應該趕快凝聚共識,才有辦法去世界說服別人。
蘇貞昌:兩岸城市交流很重要但不要框框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上台後,首次正式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蘇貞昌下午出席受訪說,兩岸城市交流很重要,這和人民有直接關係,去年底九合一選舉後,民進黨執政縣市增加,有關城市交流會更重要。至於2016年大選是否該提出一個決議文或是共識,他認為,“不是一個決議文就可以解決所有事情”。
這次中國事務委員會將討論民進黨兩岸城市交流的機制,蘇貞昌表示,兩岸城市交流很重要,因此他在擔任主席時,就提出2014對中紀要檢討,當時曾經提到要擴大城市交流,九合一選舉後,民進黨執政縣市增加,兩岸城市交流方面更重要。
是否要在中國事務委員會提出提出一個共識或決議文,取代過去的決議文,他表示,不是一個決議文就可以解決所有事情,一般政策可以見仁見智、多元呈現,“但是兩岸涉及主權和安全,不是一個人、一個黨,或是“總統”可以用個人意見,當成個人立場,需要全民共識”。他在擔任主席時,就提出中國事務委員會尋求全黨共識,也邀請包括,黨外人士、大陸來台人士等凝聚共識。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中國大陸提出九二共識,要求縣市長登陸需表態,蘇貞昌說,“不用弄一個框框,或是前提”,用九二共識當成框架,對兩岸交流沒有必要,也沒有好處,應該要平等、善意,互相交流才是好,他也肯定,柯文哲對這些議題回答都不錯。 【中評社/記者 鄒麗泳、黃筱筠】
民進黨重啟中國事務委員會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上任後,尚未重新運作的黨內中國事務委員會21日下午將重新啟動,不過黨內人士證實,昔日被視為新潮流「雙仁」的兩位前秘書長吳乃仁、邱義仁,明天都將缺席,倒是創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前主席蘇貞昌,則已向黨內高層表達,將親自與會。
風傳媒報導,對21日出席狀況,黨中央相關幹部坦言,不會所有人都出席,了解,吳乃仁、邱義仁對去年初,蔡英文決定參選黨主席,都有不同意見,蔡英文重新啟動後的首次中國事務委員會,吳、邱都缺席,民進黨內對於此事則相當低調。
蔡英文回任黨主席後,曾邀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游錫堃、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高雄市長陳菊、台南市長賴清德等原先成員開過一次中國事務委員會會前會,確認未來要邀前主席蘇貞昌及黨內青壯世代參與,選後也確認,除前述人等外,也是上屆委員會成員的吳乃仁、邱義仁依然列名在委員會中上,並新增台中市長林佳龍、桃園市長鄭文燦兩位委員。
在蘇貞昌任黨主席時,邱義仁便赴日本「遊學」當訪問學人,缺席委員會會議多次,黨主席職務,蘇下蔡上,邱結束京都的「遊學」後,又在昔日幕僚協助下,到北海道大學「繼續深造」,目前人仍在東瀛,吳乃仁則是日前才從花蓮外役監出獄,人緣頗好的吳,黨內外,政商界接風宴不斷,但黨內幹部在吳出獄之際也坦言,吳目前心境,短時間內與會機會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