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內閣卡位戰,新潮流、高雄幫勝出!

2014-12-30 15:24:49   3082

透視綠營新科縣市長的用人脈絡民進黨在縣市長狂拿13席,加上友軍台北市,一時之間綠營出現人才大缺貨,各

透視綠營新科縣市長的用人脈絡

民進黨在縣市長狂拿13席,加上友軍台北市,一時之間綠營出現人才大缺貨,各縣市長搶人消息時有所聞,究竟這些人力從哪裡來?有何脈絡可循?

財訊雙週刊報導,民進黨在2000年時沒有心理準備之下贏得中央執政權,當時整個中央部會職缺太多,完全處於捉襟見肘的局面。當年的場景,對照才剛落幕的九合一選舉,民進黨狂勝13個縣市,原本的6個執政縣市之外,頓時暴增7個縣市,新任的縣市首長需人孔急的情景,如出一轍。

所幸,地方政府用人的條件、職缺數目,不比中央政府嚴苛或眾多,但仍能一窺箇中奧妙,也能清楚發覺時代的演進,讓綠營的用人態度有所調整,不再純以派系為思考,而開始朝向專業、在地化導向,更有濃厚的個人風格。

民進黨新潮流系無疑是這次選舉的大贏家,除了原本即屬新系的台南和高雄之外,桃園也是直轄市,鄭文燦總算是熬出頭,而他最重要的一項人事布局就是副市長邱太三。

桃園》鄭向小英借將

有請邱太三,一舉多得


據了解,鄭文燦深知桃園市長得來不易,作風一改過去,整個團隊上緊發條。他敢向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要人,把同屬新系的邱太三從黨副祕書長拉到桃園市政府,一方面符合派系利益,另一方面,邱太三是民進黨內少數熟稔公務體系的人,新北市長朱立倫在桃園縣長任內、及現任縣長吳志揚的諸多開發案,都必須有一位熟悉法律、採購流程,又對政商關係人脈所有了解的人來負責。

至於幾位曾在呂秀蓮擔任桃園縣長任職的,即將接任桃園市副市長的王明德、祕書長游建華及副祕書長邱俊銘三人,鄭文燦雖否認重用與呂秀蓮有關,但也多少有淵源。

反觀彰化縣,同為新潮流系的魏明谷,並沒有採用派系成員,這與派系大老利錦祥選後立刻交棒有關。利錦祥是打贏彰化縣長選戰的關鍵人物,若涉入人事布局,恐難讓魏明谷有施展空間,因此,他在第一時間便退出,同時新潮流大本營的台中市,利錦祥早在選前就向林佳龍表態,不會過問龍團隊的人事。

大贏胡志強20萬票的準台中市長林佳龍,搶先了一個禮拜就公布他的「龍團隊」。動作得以如此神速,主要在於選舉結果出爐之前,林佳龍早有一份口袋名單。

副市長之一的張光瑤,是民進黨前立委蔡明憲的表弟,哥哥張光貝是中友百貨公司執行董事,張光瑤曾是光纖電腦總經理,早年是宏碁電腦業務經理,後來自行創業,曾為台中市工業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兄弟兩人都是台中企業界響叮噹的人物。

張光瑤並非傳統的綠營人士,在九五年蔡明憲參選立委時,才參與政治事務,到了九九年陳水扁選總統時,蔡明憲籌組扁友會,張光瑤擔任扁友會執行長。阿扁選上總統後,台中企業界人脈關係多靠張光瑤牽線,阿扁只要到台中與企業界聚會,張光瑤一定都會在場,台中最有名的3M,即麗明營造的吳春山(Mountain)、上立汽車的吳建立(Mobile),以及家鄉事業的廖豐明(Miller),這三位在台中最具指標性的企業界人士,全是靠張光瑤引介。

台中》林口袋名單深厚

晉用在地與智庫人才


張光瑤也是林佳龍此次競選期間的企業界後援會操盤手,進入市政府後,將替林佳龍在商界打下堅實基礎,更有助於未來林佳龍邁向總統之路。

另一位副市長潘文忠是蘇貞昌在台北縣長任內一路拔擢的文化和教育局長,蘇貞昌高升行政院長後,轉往中央發展,曾任教育部國教司長、主任祕書;但馬政府上台後,被打為扁朝官員遭貶為國立編譯館長,等該單位被裁撤後轉到教育研究院當副院長,他是龍團隊中,能力、操守及人品最受肯定的一位,也是其他民進黨執政縣市極力挖角的人。

民政局長蔡世寅是青商會出身,此次選舉負責社團,過去是民進黨在台中海線的金主;市政顧問方昇茂是被新潮流除名的前台中縣議員,曾擔任過民進黨副祕書長、中常委,後來與蘇嘉全走得近,這次擔任林佳龍的競選總幹事。

林佳龍過去一手催生的台灣智庫,也是龍團隊的人才庫,包括建設局長黃玉霖、經濟發展局長呂曜志、社會局長呂建德、法制局長陳朝建等,選舉前負責撰寫白皮書;研考會主委的柳嘉峰,除台灣智庫的背景外,還曾在扁朝時代的總統府當過祕書。

而擁有「高雄經驗」的觀光旅遊局長陳盛山、文化局長王志誠(路寒袖),分別擔任過高雄市觀光局長與文化局長;祕書長黃景茂則曾任職過高雄市的養工處長,後來因行為有所爭議而離開,後經高人指點,在扁朝時期一路爬到營建署副署長。

至於被視為最大奇蹟的新竹市,用人則是與市長林智堅口中的老闆,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不無關係,包括副市長李宏生,曾任新竹市政府主祕,這次擔任林智堅競選總幹事,是柯建銘多年好友;祕書長陳章賢早年規畫新竹市都市計劃,備受肯定,幾年前被雲林縣長蘇治芬延攬到雲林縣政府擔任城鄉發展處長,因與蘇治芬不和而調參事缺,這次再度回新竹市府服務,也算是皆大歡喜。

新科縣市長中,最受矚目的還是台北市長柯文哲。

市府一級主管採取遴選方式產生,大概只有像柯文哲這種明星人物才敢採用,但原先五個一級主管採用i-voting產生的計畫,最終只有勞動局長進行,其餘包括文化、環保、社會、教育四個單位都相繼夭折,其中牽涉了原先擔任柯文哲競選總幹事姚立明與柯文哲辦公室其他幕僚之間的角力過程。

台北》柯P大膽舉才

新黨、高雄幫、林洲民入列


按照柯辦的規畫,在i-voting前,會先籌組一個遴選委員會,收集適合的人選,再交由i-voting上網投票。起先,姚立明負責四個局,勞動局則由李應元負責,但姚立明對遴選委員的挑選,柯辦幕僚認為個人色彩過於鮮明而有意見,整個遴選作業停擺,直到選後,一方面是姚立明退出競選團隊,再者,時間上也作業不及,因而無法採用i-voting產生人選。

副市長鄧家基是由姚立明推薦,在選前便已敲定,當時為了遴選委員和姚立明意見不一的民進黨系統出身的柯辦幕僚,在姚立明當時已對外宣稱選後不再過問下,並沒有表達反對意見。

雖然都是新黨出身,但是,鄧家基或姚立明,在新黨都不是主流派,反倒是即將上任環保局長的劉銘龍,他與趙少康同為新黨創黨元老,早年從事環保運動,他們才是新黨的核心,劉銘龍的任命,更顯得「血統純正」。

第二位出線的副市長林欽榮、內定的祕書長蘇麗瓊、工務局長彭振聲及捷運局長周禮良,他們都曾在高雄市政府服務,也和柯辦幕僚洪智坤共事過,因此,他們的出線與洪智坤力薦不無關係。周禮良的人事任命,一度在內部引起激烈討論,不過,由於洪智坤熟知高雄捷運及後續爆發弊案的始末,詳細解釋其中過程;且工程界講究輩分,唯有在國內鐵道建設具有分量的周禮良才鎮得住,讓周禮良重出江湖。不過,爭議甚大的聯合開發,未來柯市府將劃歸財政局,而不再由捷運局負責。

而在國內建築設計界享有盛名的林洲民,放棄綠卡與事業,出任都發局長一職,是此次柯市府人事亮點之一。林洲民其實早在扁任台北市長時代就與扁營交好,但柯文哲和他見面時,他表示之所以有擔任公職的意願,與早已過世的公務員父母親有關,算是一種傳承與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

用人是市政成敗的關鍵因素,新手上路,團隊之間還有很多待磨合之處,彼此理念、做事方式、工作目標都待溝通調整,如果新人新政能為傳統的公務系統帶來新刺激,未嘗不是人民「換人做看做」最期待看到的結果。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