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黨媒評九合一:民進黨2016將有鏖戰

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國民黨慘敗,在22個地方縣市只獲6席,而民進黨拿下13席。六大直轄市國民黨僅勉
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國民黨慘敗,在22個地方縣市只獲6席,而民進黨拿下13席。六大直轄市國民黨僅勉強保住新北市,其他皆被民進黨和獨立候選人摘走。國民黨承認失敗,民進黨士氣大振。
環球時報報導,臺灣輿論對這一結果做了諸多分析,它對2016年臺灣“總統”選舉的影響,對“民主”意味著什麼,談得最多。國民黨2016年選情不妙,但鹿死誰手仍將有鏖戰,鮮有現在就預測其勝負者。此次選舉後,國民黨和它的支持者們“願賭服輸”,這被視為臺灣社會又多了一分對政黨輪替的適應。
這次選舉嚴厲追究了國民黨這幾年對發展臺灣經濟和改善治理缺少成績的責任,但國民黨的失敗不是“台獨”的勝利,這一點民進黨似乎也是清醒的。因此面對勝利,民進黨未敢就2016年“必勝”誇海口,兩岸關係在選前選後各方都沒主動去碰。
民進黨時隔多年終於奪回選舉的強勢,但它顯然沒有為所欲為的資本。如果它在兩岸問題上冒出可被解讀為重回陳水扁路線的表現,它的好運能持續多久將是個疑問。2016年選舉將是對民進黨路線的巨大考驗,它要想鞏固自己重新上臺的希望,就不能在兩岸關係上搞推倒重來的顛覆。海峽和平的進展已經重塑了臺灣的戰略環境,臺灣內部的政治變遷與亞太戰略形勢的變遷哪個對臺灣的道路更具有規定性,2016年將做出回答。
臺灣相對大陸來說是個小社會,西式民主在那裏發展得怎麼樣,會成為整個中華社會探討民主的一個證據。昨天大陸一些人又就此爭了起來,自由派知識人士尤顯興奮。他們認為臺灣為中國大陸做出了榜樣,臺灣“九合一”選舉成了他們宣揚自己價值觀的一個機會。
然而臺灣民主過了最初的“致亂關”,它能否幫臺灣應對其所面臨的種種挑戰,卻是長期考驗。臺灣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鴻運當頭的時候過去了,大陸崛起導致了亞太力量的重新分佈,臺灣必須以變應變,而臺灣在過去十幾年這方面的表現最蹩腳。臺灣的政黨輪替似乎提供了強大的追究機制,但它是否對形成臺灣的正確路線貢獻了什麼保障呢?到目前為止實在看不出。因此有人說,政黨輪替又像是臺灣藍綠都能逃脫責任的“旋轉門”。
把西式民主當成社會進步的“保險箱”是幼稚的。早就施行西式民主的亞洲國家既有比臺灣發展好的(如日本),也有差很多的(如菲律賓)。實際上,西式民主與社會成功之間是什麼關係迄今既無科學論證,人類的經驗也是嚴重矛盾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臺灣的未來仍是高度不確定的。
西式選舉撕裂了臺灣社會,它能否再將撕裂的社會凝聚起來,這首先需要證明。臺灣不過區區兩千多萬人,該問題對大陸這個巨型社會尤為關鍵。如果把臺灣的社會撕裂按大陸的人口及問題規模進行放大,擔心它將形成的超級衝擊顯然不是杞人憂天。
因為有了西式民主就“驕傲起來”,這種情緒在很多轉軌社會中都曾有過。所有這一切的根源都是當今世界最發達的社會仍是西方,西方是世界政治及文化時尚的制高點,那些新施行西方制度的社會常常會像湊錢買了第一個名牌包一樣興奮。
大陸需要逐漸對臺灣選舉形成牢固的平常心。我們要相信,臺灣政治有可能自轉,但它再怎麼轉,也是圍繞大陸崛起和中華民族復興而旋轉的一個行星。大陸的品質越重,臺灣就越逃脫不了引力。
【圖片為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