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研究蝸牛 黃重期如數家珍

2014-11-04 12:12:34
518
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黃重期熱愛蝸牛,研究逾15年,各式蝸牛特性他如數家珍,已發表逾20種被收藏
高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黃重期熱愛蝸牛,研究逾15年,各式蝸牛特性他如數家珍,已發表逾20種被收藏的「模式標本」。
黃重期陸續發表的20餘種蝸牛已被指定為「模式標本」,收藏於國立台灣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有助於國內其他學者生物分類學、環境生態學、遺傳學等後續研究。
蝸年喜好陰雨潮濕環境,黃重期經常得在風雨天或大半夜到野外採集;雖然蝸牛行動慢吞吞,但仍常常讓黃重期在採集過程蹲到腿麻眼花還是採不到的下場。
黃重期主要從事蝸牛分類學研究,即類群異同、生物間的親緣關係、進化過程和發展規律等。不同種蝸牛的生物特性迥異,有的是雌雄異體,有的是雌雄同體、異體受精;體型也有差異,有的迷你如米粒,有的巨大如成人拳頭,是吸引黃重期之處。
黃重期將採得的蝸牛一一解剖,記錄生物特徵與DNA鑑定,已發表「模式標本」,建立完整台灣原生種蝸牛資料庫,他已發表超過20種。
他說,台灣有被發表近300種原生種蝸牛,但其中有逾200種是外國學者所發表;他預估台灣還有約200樣新物種尚待發現,允諾要再更努力。
【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