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稱馬英九「地方頭頭」
馬籲陸:要有智慧理解他談話的用心

2014-11-17 17:05:59   1768

管中閔:不許對國家領袖說三道四針對中國大陸媒體「環球時報」對總統馬英九的評論,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管中

管中閔:不許對國家領袖說三道四

針對中國大陸媒體「環球時報」對總統馬英九的評論,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管中閔今天說,「我們國家的領袖不容許別人說三道四」。

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黃偉哲上午在立法院經濟、財政與內政委員會聯席審查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時,質詢管中閔對環球時報評論有何看法?在這種時候推動示範區,是要把台灣拉近大陸,還是對世界更開放?

管中閔答詢說,他只有看到報章引述,沒有看到文章,但聽到立委轉述後,他的看法是「我們國家的領袖不容許別人說三道四」,這是他的態度,相信在座所有立委也同仇敵愾。

他說,把這篇文章和示範區連到一塊兒「跳躍性蠻強的」,但示範區自始至終是面對國際、面對世界,中國大陸只不過是世界中的一環,並不是示範區最主要處理對象;相反地,恰恰是希望用示範區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這是示範區設計的初衷。

管中閔也說,大陸有13億人,什麼人都有,「環球時報」社評只反應一小批人的心態。

黃偉哲詢問,大陸有地理位置、語言相通的得天獨厚優勢,示範區是否會讓大陸更捷足先登?

管中閔表示,示範區特別條例中的金融、醫療、農業加值,都不是針對中國大陸,示範區不是只有自由貿易港區,範圍更大的示範區就是要面對世界。

他也說,在特別條例中牽扯到中國大陸,基本上都維持區外辦理。「坦白說,我認為應該是一體」,但既然國內還有顧慮,條例沒有額外對大陸放鬆。

管中閔表示,陸資在示範區投資沒有特別利基和誘因,甚至相對其他國家來說比較不利,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想像,他們還會特別想來。」【中央社】

馬籲大陸:要有智慧理解他談話的用心

馬英九4日下午在國民黨中山會報就香港議題表示,讓大陸與香港雙贏,台灣人民也樂觀其成,大大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發展。他並呼籲大陸,對他的談話,要有智慧的理解此一論述的用心,從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來解讀。大陸常說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他上任至今6年多來的體會是:要拉近兩岸民眾的心理距離,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馬英九日前接受《紐約時報》專訪,官方在10月31日發布受訪全文,提到對香港問題的看法。大陸《環球時報》3日刊登《大陸不欠馬英九甚麼,他應自重些》的社評文章,馬英九4日下午主持黨務中山會報時對此作出回應,黨中央傍晚發佈全文。

以下為馬英九的發言全文:

關於近日外界關心我對香港民眾爭取特首普選行動的看法,我要在此再次說明我的立場。

首先,我要重申對香港民眾追求民主的支持。我在9月2日便已公開呼籲港府及大陸當局發揮智慧,包容異見,透過“理性對話”及“和平方式”尋求共識,以回應多數香港人民的訴求。

9月30日我也公開說過,我們對於香港民眾爭取普選的訴求,完全理解,並且支持,因為自由民主是我們一貫堅持的核心價值,但是我們也希望香港民眾,能夠理性和平地表達訴求,以成熟穩健的方式,推動香港民主進程。

10月10日的國慶談話中,我也進一步提出了我的看法,香港何以不能比照鄧小平先生“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名言辦理,“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這樣,可以充分實現17年前大陸對香港的承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普選特首,50年不變”,化危機為轉機,讓大陸與香港雙贏,台灣人民也樂觀其成,大大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發展。

我相信香港當局與抗爭民眾,必須透過對話找到最大共識,畢竟理性對話是唯一的和平解決之道。我也要強調,我不贊成任何暴力及違法行為,因為這是全球任何民主國家,都不能夠容許的。我必須重申,我所支持的,是和平理性的民主訴求。“支持民主,反對暴力”是我一貫的立場,不曾改變。

我要再次呼籲大陸當局,對於我們的談話,要有智慧的理解此一論述的用心,從兩岸關係的長遠發展來解讀。大陸常說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我上任至今6年多來的體會是:要拉近兩岸民眾的心理距離,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中評社/記者 倪鴻祥】

陸委會:陸媒應自制自重 勿影響兩岸關係

針對中共喉舌環球時報指總統馬英九不應支持香港「占中」運動,陸委會3日呼籲大陸媒體自制自重,應以足夠智慧與理性看待馬總統的談話,避免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重申,馬總統在國慶談話中呼籲大陸走向民主憲政,並對香港民眾爭取特首真普選行動表達堅定支持,是基於兩岸人民同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善意關切。

陸委會指出,民主法治可拉近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而且對兩岸關係長遠發展深具意義。「這種說法,馬總統在過去幾年間曾多次表達,不是第一次提出。」

陸委會表示:「一直以來,我們期望陸方媒體應有足夠的智慧與理性看待馬總統的談話。」

陸委會說,兩岸關係近年來改善的成果得來不易,需要雙方以智慧和善意共同努力維繫,政府的大陸政策始終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互助繁榮為目標。

陸委會呼籲,大陸媒體應以兩岸關係為念,「自制自重」,勿對馬總統支持中華民族往民主法治道路前進的談話粗魯恣意批評,否則將對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使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漸行漸遠。【中央社】

柯文哲籲陸:對隔壁小國元首 禮貌還是要有

針對「環球時報」日前評論,以「地方頭頭」嘲諷總統馬英九對支持香港占中的態度,甚至還說「大陸社會不欠你什麼,希望你自重!」對此,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今替總統抱屈,認為中國大陸應對元首要有應有的禮貌與起碼的尊重。

聯合晚報報導,柯文哲說,不管如何馬英九還是中華民國總統,中國大陸就算對隔壁小國元首還是要有應有的禮貌,如果報導是不具名記者寫的,就不要理會,倘若是中國國台辦或外交部出來講話,才需要理他;柯文哲並說,中國大陸不管怎樣,對台灣領導人還是要有一定的尊重,這是國與國之間最起碼的尊敬。

馬英九支持佔中中國官媒嗆自重


自由時報報導,中國北京舉辦的APEC會議即將召開之際,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昨天發文痛批馬英九支持香港佔中,以罕見極盡嘲諷方式形容馬只是台灣的「地方頭頭」,並數落馬「執政水平讓人不敢恭維」,文章最後甚至直接向馬撂話說:「大陸社會不欠你什麼,希望你自重!」民進黨立委指出,這顯示馬一味親中的結果不但是自取其辱,更讓台灣主權尊嚴連帶成為犧牲品。

中國官媒首度點名轟馬

中國官媒點名並以不堪言詞痛批馬英九,是馬上任六年多來第一次,也讓兩岸關係未來的變化引起諸多臆測,總統府對此未正面回應。陸委會則表示,馬總統國慶談話呼籲大陸走向民主憲政、支持香港爭取普選,是基於兩岸人民同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善意關切」。

陸委會籲中媒自制自重

陸委會強調,期望陸方媒體應有足夠的智慧與理性看待馬總統的談話,籲大陸媒體應以兩岸關係為念,「自制自重」,勿對馬總統支持中華民族往民主法治道路前進的談話「粗魯恣意批評」,否則將對兩岸關係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

《環球時報》這篇專文標題是「大陸不欠馬英九什麼,他應自重些」,該文指出,台灣「總統」馬英九日前接受「美國人」採訪,支持香港學生爭取「民主」,馬這麼做,顯示他的確只是「台灣的地方頭頭」,因為整個東亞沒有一個國家級領導人以如此明確的態度支持香港佔中,「只有他這位戴著『中華民國總統』頭銜的人說了這樣的話」。

文章質疑,馬所屬國民黨面臨選舉壓力,對「佔中」表態說給台灣社會聽,「為了小利壞大規矩」。馬為了個人與國民黨利益在「佔中」問題上打擦邊球,很可能是馬覺得大陸不會計較,體諒他的難處,但「台灣經濟已經離不開大陸,台灣也已沒有同大陸對抗的本錢」。

該文並直言馬的「執政水平真讓人不敢恭維,民調支持度長期走低」,文章最後說:「算了吧!小馬哥,還是別誤導台灣輿論了,而且大陸社會不欠你什麼,希望你自重!」

《環球時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人民日報》旗下的國際新聞媒體,被視為代表中共內部鷹派勢力的媒體。

這是中國官方在佔中問題上再度砲轟馬英九。此前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上月十日、十五日先後兩次要「台灣方面」不應對香港政改「說三道四」。

民進黨立委李俊俋指出,中國已把馬英九當成「過氣政客」,若馬持續其親中政策,必定犧牲台灣主權與人民利益。台聯立委賴振昌及民進黨立委邱議瑩也認為,馬一味親中的結果是自取其辱,被中國看破手腳,台灣要走自己的路,才是自保之道。

以下為《環球時報》社評全文:

大陸不欠馬英九什麼,他應自重些

臺灣總統馬英九近日接受《紐約時報》採訪,公開宣稱香港的學生是在“爭取普選,換句話說是爭取民主”,因而他對此表示“支持”。他還說香港發生的占中與臺灣“太陽花”學運“不一樣”,臺灣學生只是反對一項“公共政策”,“香港要爭取的民主,臺灣都已經有了”。

馬英九這樣闡釋香港的占中,被普遍解讀為他“公開支持占中”。馬在這之前就被輿論劃進“支持占中”的陣營,台當局從未就此做過澄清。馬對《紐約時報》最新說的這番話,顯然是在故意加深人們對他“支持占中”的印象。

馬英九這樣做,顯示了他的確只是臺灣的“地方頭頭”,說話可以不那麼負責任。因為在整個東亞,沒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國家級領導人以如此明確的態度支持香港占中,只有他這位戴著“中華民國總統”頭銜的人說了這樣的話。

研究臺灣的人士大多認為,除了馬個人的西方民主價值觀,他所在的國民黨面臨臺灣九合一選舉和接下來總統大選的壓力,他對占中做這樣的表態是說給臺灣社會聽的,大概想以此避開民進黨的攻擊。為了小利而壞大規矩,除了台當局“不正規”,還能有別的解釋嗎?

兩岸關係無疑攸關臺灣全局,疏忽不得,馬英九對此心知肚明。在涉及香港的重大問題上,臺灣作為整體決不能扮演突出的破壞性角色,這個底線馬英九同樣清楚。他現在為了個人和國民黨利益在占中問題上打擦邊球,並且宣稱他“支持香港的民主不會以犧牲兩岸關係作為代價”。很可能他是覺得大陸不會計較他這樣做,體諒他的難處。

臺灣經濟已經離不開大陸,臺灣也已沒有同大陸對抗的本錢,但臺灣政壇偏偏要耍兩岸關係這個高難動作,為統獨問題打得不可開交,這表現了臺灣整個政治生態的虛偽。馬英九故意說些這一地區其他在位領導人不說的話,只能說明他是臺灣政治虛偽的一部分。

馬英九連贏兩次總統大選,是因為他有效啟動了臺灣民眾對兩岸現實的客觀認識,釋放了人們對台獨把臺灣帶入險境的警惕。除此之外,馬英九的執政水準真讓人不敢恭維,他的民調支持率長時間走低反映了他的“實際成績”。

馬需要克制並慎重處理其對涉及大陸和香港政治事務的表態,他想通過展示自己如何支持大陸和香港的民主來討好反對派是無益的。他如果在任內的最後兩年反復做在政治上挑釁大陸的姿態,那麼他就是在創造一個壞的先例,為國民黨籍的總統立一個針對“大陸和香港民主”態度的標杆。

馬英九極力想說明香港“雨傘”學運與臺灣“太陽花”學運的區別,他的精於計算造成了這一矛盾說法的越抹越黑。其實,香港占中的做法很大一部分是從臺灣“太陽花”學運模仿來的。馬是第一個如此強調兩地“學運”不同的人,他的“理論創新”昨天在大陸互聯網上遭到譏笑。

臺灣高度分裂的政治生態把連選連任的馬英九擠壓得戰戰兢兢的,大陸和香港的民主似乎成了他唯一敢顯擺自己“硬氣”的地方。算了吧小馬哥,還是別誤導臺灣輿論了。而且大陸社會不欠你什麼,希望你自重。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