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安寧療護 奇美病房辦活動

2014-10-09 17:53:28   599

推安寧療護奇美病房辦活動奇美醫學中心今天舉辦世界安寧日暨奇恩病房6週年活動,安排藝文活動讓病人及家屬

推安寧療護 奇美病房辦活動

奇美醫學中心今天舉辦世界安寧日暨奇恩病房6週年活動,安排藝文活動讓病人及家屬參與,也盼提升民眾對安寧療護的認知。

配合每年10月第2個週六的世界安寧日,奇美醫學中心本週起在院內大廳及奇恩病房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在病房區安排音樂演奏、畫作義賣、書法家揮毫等藝文活動;奇美的大型人偶「奇奇」、「美美」也到場上演宣導行動劇。

奇美醫學中心緩和醫療中心主任陳冠廷表示,「善終、好走」是先人「五福臨門」觀念中的最後一站,也是最難達到的部分。奇美的奇恩病房在民國97年7月成立,6年來雖已提供許多末期病患及家屬幫助,但國內醫護人員及一般民眾,對安寧療護的觀念還有很多可進步的空間。

「不管是活著的時候或是要離開的時候,都應有品質、有尊嚴」。陳冠廷說,有些家屬會在病患無法進食時就要求插上鼻胃管,其實大部分情況下無法改善營養吸收問題,還會造成病患的痛苦。臨床上看過很多老人因不舒服,自己拔除鼻胃管,醫護人員及家屬只好把病人手腳綁住,對病患來說是一種折磨。

他說,歐美國家使用鼻胃管的末期病患約只有4%,但台灣約有一半以上的末期病患,最後是帶著鼻胃管離開人世。

陳冠廷指出,在國外,當生命被預估只有不到半年或1年時,病人就會被轉介至安寧單位,或是由臨床醫師提供緩和醫療來緩解病人的身、心靈問題;但在國內,癌症病人的安寧療護涵蓋率只有30%,眾多病人是在生命只剩幾週、甚至幾天時才被提供安寧照顧的訊息,應該還有很大的宣導空間。

走出憂鬱 年輕畫家創作辦展

奇美醫學中心10月間在奇恩病房區舉辦畫作義賣展覽,受邀辦展的年輕畫家蔡晨薇曾是重度憂鬱症患者,盼用畫作為社會貢獻。

奇美醫學中心配合每年10月的世界安寧日,在奇恩病房區舉辦畫作義賣展,所得將用來推廣安寧療護。40幅畫作掛在牆上,略帶抽象的畫風引人注目,全都出自於26歲的蔡晨薇之手。

蔡晨薇表示,可能因遺傳性精神疾病影響,小時候就不善於與外界溝通、接觸,每天睜開眼睛就是負面情緒。17歲那年覺得自己撐不下去了,就醫後診斷為憂鬱症,為此休學接受治療,也曾申請為重度身心障礙者。

她說,休學前已完全無法與學校的輔導老師用言語溝通,只能透過畫作或文字表達想法。後來接受藥物控制,加上在繪畫的過程中找到宣洩情緒的管道,現在慢慢走出疾病陰影,藥量也可以漸漸降低。

蔡晨薇說,不知道為什麼,畫畫時經常很自然地就畫出「愛心」、「翅膀」、「羽毛」等元素。雖然不少人說她的畫作常表達出憂傷的感覺,但她在作畫過程中的心情通常是很正面的;能夠把想法透過畫作表達出來,心裡也有舒暢的感覺。

她說,世界上大概有1/5的人會面臨隱性或顯性的精神疾病問題,但並沒有獲得同等比例的社會資源來關心,而被壓縮在各個角落。未來將透過不斷創作、辦展覽,希望呼籲社會各界重視這群面對精神問題的朋友,讓他們有機會獲得適當協助。

【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