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綜合外媒報導,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料估計,按照購買力平價(PPP)的計算方式,中國的經濟
綜合外媒報導,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料估計,按照購買力平價(PPP)的計算方式,中國的經濟規模在2014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IMF將國民生產總值按照購買力進行了調整,而結果顯示,2014年美國的經濟規模是17.4萬億美元,而中國的經濟規模則是17.6萬億美元。
今年春天,為比較不同國家的產出,國際比較計畫(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計算了新的匯率。當時,該專案的研究結果暗示,由於中國貨幣的購買力大大高於此前預期,中國已成世界最大經濟體。要得到這一推論,就必須對2011年這一基準年度做一些外推。
IMF的資料顯示,在不久前的2005年,中國經濟規模還不到美國的一半。而據IMF預計,到2019年,中國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20%。
另一方面,如果通過原始資料計算,中國經濟規模仍然比美國小6.5萬億美元,分析稱,中國在2024年之前不會在原始GDP上超過美國。
外媒:七大新興經濟體超越G7 世界今非昔比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日發佈其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一個突出的新發現浮出水面: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七個最大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總和大於由老牌工業化國家組成的七國集團(G7)。
報導稱,一個假想的新七國集團—包括“金磚”四國(BRIC):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以及三個所謂的“薄荷”(MINT)經濟體:墨西哥、印尼和土耳其—擁有總共37.8萬億美元(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總值,高於老牌G7國家——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英國和美國—34.5萬億美元的GDP總值。
報導指出,購買力平價的計算遠非一種精確的科學。但是,即便有各種不足之處,新的估算仍表明世界已今非昔比:在全球20個最大經濟體中,半數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另外一半是老牌富裕國家;印尼已躋身於前10名之列,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九大經濟體;尼日利亞(另一個“薄荷”經濟體)在該國政府調整GDP測算的基期後,排名躍升10位,從第30位升至第20位。
【中新網】【圖片為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