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18個月9會普京 中俄關係空前熱絡

2014-09-12 13:09:35   637

風傳媒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日抵達中亞國家塔吉克首都杜尚貝,進行國是訪問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

風傳媒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日抵達中亞國家塔吉克首都杜尚貝,進行國是訪問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高峰會。之後習近平還將對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印度等南亞3國進行國是訪問。

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杜尚貝會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京,這是習近平2013年3月就任國家主席以來,兩人第9次會面。習近平指出,近期中俄兩國元首在上海和巴西福塔萊薩兩次會晤,達成一系列重要合作共識,兩國政府各部門和各地方正在積極落實,中俄關係和各領域合作勢頭強勁。

本月初,普京親自出席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俄羅斯境內段開工儀式,顯示他對兩國能源合作的重視。目前雙方正在積極探討高鐵合作,衛星導航系統合作已經啟動,聯合研製遠程寬體客機和重型直升機等計劃也取得新進展。

關於兩國務實合作,習近平強調,雙方要繼續促進兩國戰略性大項目合作,特別是儘早啟動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項目,推動兩國能源合作邁上新台階。雙方還要擴大金融合作,推動雙邊本幣互換,共同建設好金磚國家開發銀行。

普京則表示對當前兩國經貿合作表示滿意,希望雙方繼續著力推進油氣、核能、航空、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重大項目。俄中西線天然氣管道項目是互利共贏的,我本人高度重視,要加快建設。

普京也說明了俄方對烏克蘭危機的看法和立場。習近平強調,要追根溯源,從根本上去理順和解決矛盾。中方主張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呼籲儘早開啟包容性對話,達成全面解決危機的政治方案。普京表示,俄方重視和讚賞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願同中方保持溝通。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吳恩遠表示,中俄兩國元首如此高的見面頻率,充分顯現了兩國關係的熱度。吳恩遠說,中俄兩國之間的核心問題很多,政治方面反恐防暴、經濟方面務實合作、人文方面加強交流等,每次中俄首腦會面,都能推動這些領域的深化合作。

陸媒指出,務實合作是習近平與普京的重點議題。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馮玉軍表示:「中俄的務實合作,從原來簡單的雙邊貿易向更高層次發展,如大飛機製造等高科技方面的合作。相比之前,不僅貿易額在增長,合作方式更多樣化。」

2013年3月,習近平上任伊始,曾和普京深入探討了兩國加強務實合作的多個領域,「積極開展戰略性大項目合作,聯合研發、聯合生產,紮實推進聯合研製重型直升機、遠程寬體客機等項目。」

在聖彼得堡G20峰會時,習近平對普京表示:「希望雙方加快推進能源、航空等領域戰略性大項目合作。」在巴西福塔萊薩金磚峰會見到普京時,習近平又強調中俄要「更多開展戰略性大項目聯合研究開發、聯合推廣應用、聯合生產製造」。

這樣的表態也推動了合作項目的進展。今年5月在上海亞信峰會上的會晤中,中俄之間磋商長達10年的天然氣供應協議終於敲定。

「毫無疑問,高層的會晤對於兩國重大項目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吳恩遠說道。普京最近又表態,對於中俄間的油氣貿易,不設上限,在總統制國家,「普京的這樣表態,毫無疑問能起到推動作用。另一方面,這也是俄羅斯的現實需求。」

安全也是習普會談論的重點議題。首次會面時習近平就表示,中俄雙方「堅定支持對方維護本國主權、安全和發展等核心利益。」

在峇里島,習近平對普京表示,「中俄在亞太擁有廣泛共同利益。中方願同俄方加強協調和配合,共同維護亞太安全穩定和發展繁榮。」在聖彼得堡,普京在和習近平會晤時表示要「維護全球安全和穩定」。

軍事合作是雙方的重點領域。在金磚峰會與普京會晤時,習近平說中俄下一步要「在軍事、安全等領域多採取務實聯合行動」。「軍事軍技合作、人員培訓、聯合軍演等等,中俄雙方已經在雙邊層面開展了比較多的合作。」馮玉軍表示。

上合組織峰會:龍熊共舞美歐憂患?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周四(11日)抵達中亞國家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出席11至12日在那裏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

BBC中文網報導,峰會前夕,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特意在中國新華社發表題為「上海合作組織通過安全與穩定走向和平與繁榮」的文章。

拉夫羅夫強調在多極世界秩序的新格局形勢下,上合組織在區域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早些時候,拉夫羅夫還曾表示,北約組織已經失去其存在的意義。此言雖然狂妄,但也顯示出上合的存在和作用的確不容忽視。

與此同時,在杜尚別峰會結束之後,俄羅斯也將立即開始擔任上合組織下一輪的輪值主席。

甚至有專家認為,上合組織正在亞洲開始扮演對抗北約的角色。而中國和俄羅斯則是上合組織的主要成員。

但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中國專家凱瑞•布朗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曾表示,上合組織要想成為北約的潛在對手,恐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西方觀察人士注意到,最近中俄雙方合作緊密,動作多多。在錯綜複雜的世界新格局形勢下加強合作,連手抗衡歐美。

中國和俄羅斯在同西方,尤其是同美國的關係上有著相似之處,那就是兩國都與美國有著不盡人意的緊張關係。

40多年前在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和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的說服下,中國「背棄」了前蘇聯,與美國聯盟。

而時至今日,中俄聯手抗美是否會令歐美國家感到緊張和擔憂呢?

務實和務虛

從務實角度來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接連互訪,中俄之間簽署了價值約4000美元的天然氣協議,既解決了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出口的依賴,也解決了中國對能源的巨大需求,可以說是互補與互利。

普京在今年5月份訪問中國之際還曾表示,中國是「俄羅斯可以信賴的朋友」,而習近平也把俄國作為自己出任中國領導人之後訪問的首個國家。

另據人民網報道,中俄兩國還將合作建設扎魯比諾大型萬能海港,年吞吐量將達到6000萬噸,有望成為東北亞地區最大的港口之一。

據悉,該海港距離中國邊境只有18公里,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天然不凍港,有鐵路、公路與俄內陸和中國吉林省琿春市相連。

西方媒體還注意到,中俄兩國在聯合國事務中也有著相同的立場,比如在制裁敘利亞阿薩德政權以及伊朗的核問題上等。

那麼,西方是否應該對中俄兩國的龍熊共舞感到緊張呢?

有西方分析人士認為,其實西方不必擔憂,因為中俄兩國有著不可逾越的根本分歧。

相互利用?

早有一種說法,把中俄之間的聯盟稱為是「 marriage of convenience」 即所謂基於利害關係,各取所需的利益婚姻,因此不可能經得起考驗。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俄之間的石油和天然氣談判協議歷時10年之久才最終拍板本身就說明中俄之間的較量是多麼艱難。

同時,中俄都想成為中亞地區的主宰力量。拿上合組織為例,除中國外,該組織的其他成員國都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因此,這些國家仍然被俄羅斯視為傳統勢力範圍。俄羅斯對中國想主宰上合存有一定的戒心。

中俄兩國既是伙伴關係但又是潛在的威脅對手。兩國缺少足夠的信任。

美國學者布魯克斯和沃爾弗斯認為,中俄之間實際上是一種買賣關係。以武器為例,俄國向中國出售武器,但卻不肯出售頂尖武器。而與此同時,俄羅斯向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最大競爭對手印度出售的武器遠遠大於中國,顯示了俄羅斯對中國的用心。

同時,俄國專家中也有一種爭論認為,為了遏制中國軍事力量的增長,俄國與西方的軍事同盟或許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事。

新秩序特點

表面上看,今天的世界似乎是中俄兩大共產主義陣營對壘以美英為主的西方陣營,但今天新世界秩序的特點是沒有絕對的朋友與敵人,即一種非敵非友的關係,在競爭中合作,又在合作中相互提防,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相互牽制的關係。

然而,中俄聯手也有其特有的特點,俄中兩國一個有油,一個有錢,也令西方國家奈何不得。

儘管有人認為上合組織從沒有能力成為一個政治和軍事的組織,但不可否認,上合組織在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方面有所提升。

該組織的成員國除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以外,現在還吸納了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蒙古作為觀察員,並且還有擴大的趨勢。

而那些觀察員國身份的國家也表示希望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

不難看出,最近中俄兩國關係的熱乎是在美國宣佈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引起中國警覺。同時由於烏克蘭危機不斷深化,俄羅斯面臨西方不斷制裁的大背景下所促成的。

因此有學者分析認為,中俄之間的關係是出於短期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使然,兩國無法成為真正的長期盟友。

即使這樣,在當今世界政治和經濟風雲變幻莫測的時代,短暫同盟也足以令人不能小覷。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