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斯伯格男孩 赴法追蒙娜麗莎

亞斯伯格男孩赴法追蒙娜麗莎亞斯伯格症青年吳柏均鍾愛「蒙娜麗莎的微笑」,今年圓夢到法國親見達文西真跡,
亞斯伯格男孩 赴法追蒙娜麗莎
亞斯伯格症青年吳柏均鍾愛「蒙娜麗莎的微笑」,今年圓夢到法國親見達文西真跡,並追尋他在法國留下的足印。電影導演林正盛隨行拍攝紀錄片,盼社會更瞭解亞斯伯格症。
20歲的吳柏均參加第3屆「世界公民島:130國有任務的旅行」計畫,來到法國追尋偶像達文西的腳步,臨摹「蒙娜麗莎的微笑」真跡,並瞭解法國推動博物館文創上的成就。
吳柏均是亞斯伯格症患者,執著於畫蒙娜麗莎,開過畫展,也與其他人一起出版過畫冊。指導他繪畫的韓老師是林正盛的女友,吳柏均此行見聞,加上在台生活、學畫經過,也將由林正盛攝製成紀錄片。
在法國期間,林正盛與拍攝團隊帶著吳柏均花了許多時間在巴黎,畫下凱旋門等經典建築,當然還有羅浮宮的「蒙娜麗莎的微笑」。他們也訪問了法國中部羅亞爾河的昂布瓦茲(Amboise)的克洛綠榭城堡(Chateaudu Clos Luce)和昂布瓦茲城堡(Chateau d’Amboise)。
達文西晚年在克洛綠榭城堡住了幾年,在這裡逝世,死後葬在昂布瓦茲城堡的小教堂。
中華民國駐法代表呂慶龍帶著秘書,從巴黎開了兩個多小時車到昂布瓦茲探班,克洛綠榭城堡董事長聖布里(Francois Saint Bris)親自接待,為訪團導覽,包括達文西逝世時住的房間和他的科技發明展覽。
吳柏均好奇,達文西在他這個年齡的時候,是個怎樣的青少年?聖布里引述軼聞表示,達文西16、7歲的時候在畫坊裡與畫家韋洛丘(Andrea del Verrocchio)合作繪製「救世主的洗禮」,達文西在描繪一尊天使時展現了高度天分,讓韋洛丘拋棄畫筆不再作畫。
吳柏均小學時期第一次看到「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畫,就深深烙印在心裡,從此執著於畫蒙娜麗莎,但無論如何都感覺抓不住五官的神韻,所以夢想著到法國親睹真跡。
林正盛受訪時說,一般人認為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不善於溝通,吳柏均在求學過程中也曾被誤解,才會想要以達文西為目標,他心裡渴望,若能畫得像達文西那麼好,也許大家就不會再欺負他,進而尊重他、肯定他。
林正盛說,希望觀眾透過紀錄片,更瞭解亞斯伯格症的孩子,看到吳柏均的繪畫天份,也看到他固著的行為模式,知道這樣的孩子有困難、需要怎樣幫助,「只有瞭解才幫得上他的忙,沒有瞭解的同情沒有什麼用」。
林正盛:瞭解才能幫亞症兒
電影導演林正盛正籌拍以亞斯伯格症青年法國行為主題的紀錄片。他說,拿亞斯伯格症作為批評別人的話題,除了個人品格,就是不夠瞭解,這也是他以此為拍攝題材的動力。
林正盛與拍攝團隊,正在法國拍攝20歲亞斯伯格症青年吳柏均追尋「蒙娜麗莎的微笑」的故事。
社會上不乏以異樣眼光看待亞斯伯格症或自閉症者的報導,近期國內選舉競逐過程中,扯出亞斯伯格症成為議論,還有自閉症青年搭乘台北捷運時,被其他乘客誤認有攻擊傾向等。
林正盛受訪時說,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不善於表達感情,語言能力也不是很好,但在某些方面很有天分,社會大眾遇到這些具有特殊生命狀態的孩子,若不夠瞭解,就會出問題。
林正盛於2010年發表「一閃一閃亮晶晶」,紀錄4名自閉症孩子的故事,當時就是希望社會瞭解這些孩子的特殊之處。
他說,光是同情並沒有用,「只有瞭解才能真正幫助他們」。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