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批中國「搭便車」引中國官媒反擊

2014-08-18 10:37:01   759

周三,中國利用官方媒體,對歐巴馬總統最近稱中國在世界上「搭便車」的說法表達了不滿。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

周三,中國利用官方媒體,對歐巴馬總統最近稱中國在世界上「搭便車」的說法表達了不滿。

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上周五,歐巴馬接受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長達一小時的採訪,內容涉及國內外事務。在採訪接近尾聲時,歐巴馬對中國表達了批評的看法。許多美國人都認為,中國正在某些領域趕上,乃至超過美國—不論這種看法是否正確。

當弗里德曼問他是否想告訴中國,要當「這個體系的一個利益攸關方,而不是搭便車」時,歐巴馬坦率地表示,他已經向中國政府傳達了這一信息。

「他們是在搭便車。而且過去30年來一直如此,這種做法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好處,」歐巴馬說。「當我的收件箱塞滿了郵件時,我也會開玩笑說,我們不能向中國學學嗎?當這種事發生時,沒人會去指望他們做什麼事。」(採訪的完整視頻請點擊這裡。)

歐巴馬說的是伊拉克目前的危機。伊拉克政府軍和伊拉克與敘利亞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Syria)的遜尼派武裝人員之間的戰鬥仍在繼續,與此同時各股政治力量也正相互角力,人道主義危機不斷升級。

中國一向低調,這種做法符合它長期以來的不干預政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人開始疑問,中國能否在世界舞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而歐巴馬現在也開始公開支持這些言論。

自從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中國國有企業對伊拉克進行了大量投資,尤其是在能源領域。中國國有的能源巨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已經成了能源行業最主要的外國投資者,該公司還將於本周開通一條新的石油輸出管道。此外,伊拉克產出的原油,有很多都銷往中國。

因為伊拉克的許多大型油田均位於什葉派控制的南部,迄今為止,基本上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

中國沒有立即就歐巴馬的言論做出官方回應,但共產黨的喉舌《人民日報》周三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明確表示,不歡迎歐巴馬總統的評論。

「顯然,在伊拉克問題上一錯再錯的美國,面對伊拉克極端主義威脅劇增的形勢,愈加邏輯錯亂了,」文章說。文章署名為「鐘聲」,這是一個筆名。分析人士稱,這個筆名常常被用來傳達政府在國際問題上的立場。

這篇評論文章指責美國在2003年「悍然發動顛覆伊拉克政權的戰爭」,導致伊拉克在接下來的數年裡深陷「亂局」。當時,中國反對美國發動伊戰。文章中寫道,而中國在伊拉克扮演了和平、合作的角色。文章還提到了中國多年來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

該報海外版也在周三刊登了一篇評論文章,稱歐巴馬總統的評論「至少是片面的,不公正的」。除了伊拉克當前的危機,這篇文章還反駁道,在中國通過多年的外交努力,促進了與亞洲鄰國的友好關係和貿易之後,美國所謂的「重返」才像是「搭便車」。

儘管這兩篇文章強調的都是中國在伊拉克重建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但《人民日報》網站周三刊登了中國國際交流協會歐美處副處長張要武的一篇評論文章,文中毫不避諱地提到了中國在伊拉克的商業利益。

張要武寫道,「中國通過石油貿易獲得了不小的經濟好處」,中國派往伊拉克的公司達數百家,工作人員「超萬名」。他接著說,「中國『搭便車』並沒有錯」,其他國家也可以參與進來。

歐巴馬再談中國:中美不同在哪裏?

美國總統歐巴馬8月8日接受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的專訪,談近期國際和地緣局勢。

BBC中文網報導,在這一個多小時的採訪中,弗里德曼與歐巴馬從中東局勢談到烏克蘭危機;從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的分歧談到他如何看待中國,以及中國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

中國「搭便車」

弗里德曼對歐巴馬的採訪從伊拉克局勢開始。採訪當天,美國開始對伊拉克的「伊斯蘭國」(IS)武裝進行針對性空襲。

弗里德曼問,在伊拉克問題上,人們總是看著歐巴馬的言行,而中國是目前伊拉克最大的能源投資者,總統是否想對中國說,到了你(指中國)應該成為一個「持份者」(stakeholder),而不只搭便車的時候了?

歐巴馬回答說,中國確實在「搭便車(free rider)」,「他們搭了30年的便車了,且一直沒有什麼問題。」他說,他有時甚至會調侃說,「我們能像中國一點嗎?沒有人指望他們做任何事情。」歐巴馬表示,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總是看著美國,而不是中國的原因。

這也是歐巴馬本月以來第二次發表對中國的看法。在月初接受《經濟學人》的專訪時,歐巴馬說,儘管中美兩國要做長期的伙伴,但美國也應對中國態度堅決,「因為在遭遇阻力前,中國會盡可能地步步逼近。」

普京「隨時可能入侵烏克蘭」

在採訪中,歐巴馬還談到近期與西方開打「制裁戰」的俄羅斯。他說,儘管俄羅斯受到西方國家的連續制裁,但俄羅斯總統普京隨時「可能入侵」烏克蘭。

歐巴馬說,若發生這種情形,「那在我任期結束前,試圖找到重新與俄羅斯的合作關係,將會變得更加困難。」

在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半島危機後,美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不斷惡化。馬航MH17墜機之後,西方認為這是普京支持的烏克蘭東部分離分子所為,因此進一步對俄羅斯的制裁。

就在歐巴馬就此發表談話的前一天,俄羅斯對西方的制裁採取了報復性的措施。這一措施包括,在未來一年內,俄羅斯將禁止從美國、歐盟、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對其制裁的國家進口肉類和水果等農產品。

「最大的威脅是美國自己」

不過,儘管人們擔憂俄美重蹈「冷戰」覆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衝突持續,中東局勢進一步惡化,美國國內的政治似乎更令歐巴馬擔憂。

歐巴馬警告說,「對美國來說,最大的威脅,也是真正能夠削弱美國的,是美國自己。」他指的是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的互不妥協。

不過,雖然歐巴馬指責極右翼的共和黨人破壞原本可以讓兩黨妥協的可能性,他也承認,新聞媒體和不受控制的金錢與政治的結合,讓美國政治無法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