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道理與小清新:郭正亮談大陸改革與港台定位

2014-04-22 11:13:49   1239

4月15日,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郭正亮在香港大學於'第四屆海峽尋新香港論壇'發表名為'從邊緣到核心

4月15日,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郭正亮在香港大學於“第四屆海峽尋新香港論壇”發表名為“從邊緣到核心:中國大陸改革與港台定位”的公開演講。郭正亮曾任中華民國立法委員,是台灣民主進步黨知名政治人物與學者。他在是次演講中從台灣民主運動的角度入手,深刻分析了當今海峽兩岸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中央日報報導,郭正亮認為,面對當前兩岸三地存在的種種挑戰,我們應從更廣義的角度來理解政治改革,在建立共同的概念架構後實現真正對話。他提出“硬道理”與“小清新”的概念,認為在當今“台灣小清新”與“中國硬道理”產生碰撞的情況下,台灣應勇敢轉變,實現“台灣硬道理”;而大陸也應傾聽人民的理性聲音,實現良好治理。郭正亮鼓勵台灣面對避無可避的國際局勢,應勇於開放兩岸的交流合作,實現自身發展。

郭正亮以台灣“太陽花學運”開題,分析由《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帶來的衝突的深層原因。他認為《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給台灣民眾及產業帶來的恐慌可以用“中國硬道理”與“台灣小清新”的概念來解讀分析。

“中國硬道理”與“台灣小清新”的概念包括四個層面。第一,是中國大陸強調經濟成長,而台灣民眾要求分配正義的衝突。郭正亮認為,中國大陸在這三十年不斷地展開經濟的佈局,實現了經濟發展的硬道理,而台灣民眾目前則更關注分配正義的問題。而分配正義包含兩個層面,分別是階級分配與世代正義。

第二個層面便是中國金錢萬能的價值與台灣重視人文價值的衝突。例如當今台灣有67%的人不願意到大陸工作,非常多的人寧願開一間小店,做一個小生意,儘管可能大陸存在更有利的商機。

第三個層面是中國強權政治與台灣良好治理的觀念差異。郭正亮認為,當今台灣民眾對於兩岸經濟交流加深後台灣“香港化”的擔憂便是這個衝突的體現。他定義“香港化”為“以商逼政”,通過商人的力量來影響社會,使媒體等各個方面出現“自律”的現象。

第四個層面則是面對中國的武力威脅,台灣選擇採取用民主程序保護台灣。

郭正亮認為在東亞經濟圈的大環境下,特別是針對韓國積極與中國談判自由貿易協定的現狀,“台灣小清新”不足以應對其需要面對的政治、經濟挑戰,以及與中國大陸交往愈來愈密切的現實趨勢。郭正亮提出台灣需要實現並轉型為更為適應國際環境的“台灣硬道理”,即是:勇敢完成自貿佈局、提升自身專業、開始建立法治秩序、尋找在特定領域的華人中心定位。

郭正亮最後提出中國大陸也應繼續深入改革,更加著重分配正義、人文價值、良好治理,及尋求和平發展。在此基礎之上,實現互利共贏的兩岸關係。

海峽尋新香港論壇是在香港註冊的非營利社團,現由香港大學在讀大陸、香港及台灣學生運作。社團舉辦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立場中立、跨地跨校、探討兩岸關係的青年學術交流活動,旨在為兩岸青年搭建一個深入交流的平臺,以此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和兩岸四地華人社會的共同繁榮。

【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