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揆:學運「具里程碑作用」

行政院長江宜樺今天與媒體記者茶敘,首度公開談及他對此次反服貿學運的看法表示,「當然有影響、具里程碑作
行政院長江宜樺今天與媒體記者茶敘,首度公開談及他對此次反服貿學運的看法表示,「當然有影響、具里程碑作用」。
聯合報報導,江宜樺說,此次學運與過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表現形式方面,年輕人高度使用了通信科技,利用網路聯結,串連不認識的人。
他說,以往在學校教書時,就已在討網路改變民主政治風貌的可能,例如電子投票、公民會議等;不過談歸談、卻一直沒發生,此次反而是影響了街頭運動。其次是群眾佔領了立法院、行政院等政府機關,是過去所沒有的。
江宜樺表示,這兩個特點,都迫使政府須更加重視新媒體,「這是過去政府沒付出足夠注意力的地方」,他已要求,須大幅加強新媒體的溝通、蒐集意見與宣導能量。
江揆:未考慮先貨貿再服貿
服貿協議在立法院卡關,有學者認為應該先談簽署貨貿協議再談服貿協議。行政院長江宜樺今天表示,沒有這樣的考慮。
是否擔心服貿協議「胎死腹中」?江宜樺說,他沒有理由悲觀,社會不是一面倒反對服貿,行政院希望立法院儘速通過。
江宜樺下午與媒體茶敘時說,台灣與中國大陸談貿易協議時,因牽涉製造業貨品貿易項目很多且複雜,需要時間,所以當時先把服貿已談完部分簽約。
他表示,中國大陸和南韓正在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若服貿按照原本規劃在去年生效,台灣廠商就會有整整1年的時間布局大陸,但優勢正在流失。
江宜樺指出,也許民眾要等到中韓FTA簽署並生效後才會有危機感,這也沒有辦法,但政府仍會努力促成服貿協議生效。
中國大陸是否因台灣發生服貿爭議而不想談貨貿,江宜樺說,目前不知道,沒有這方面訊息。
他說,街頭運動告一段落後,大家可以好好討論服貿的利弊得失,希望可以透過校園辯論會,呈現正反雙方意見。
江宜樺指出,政府願意並勇於面對檢驗,如果服貿是台灣邁向自由化與國際化過程必須要經過的階段與挑戰,政府不怕檢驗,若多數人清楚知道貨貿與服貿的意義之後,還是選擇不要簽署或讓它生效,「只能說台灣集體意志準備選擇一條不是那麼開放與自由的道路,後果要集體承擔」。
是否擔憂服貿無法通過,江宜樺說,擔憂總是會有,因為立法時程已耽擱,但要不要因為過去一個月發生反對聲音而認定毫無希望,「我不會那麼悲觀」。
江宜樺:將親自廣泛聽取青年建言
行政院長江宜樺今天說,在這次反服貿抗議事件後,他將增加與青年接觸的機會,已請教育部青年署規劃,最快本週末展開。
江宜樺下午與媒體茶敘時說,要廣泛接觸台灣年輕人,不只學校學生,也包括畢業10年內的年輕人,希望傾聽他們的聲音。
他說,會利用一系列場合與青年接觸,包括到校園與學生對談等;議題不設限,不是只針對服貿,希望讓年輕人講他們所看到的國家未來與憂慮,以轉換為政府施政的思考。
被問到是否擔心服貿協議「胎死腹中」,江宜樺說,他沒有理由悲觀,社會不是一面倒反對服貿,希望立法院儘速通過。
學運後學運後 江揆18日首度立院備詢
立法院程序委員會今天決議,18日立法院院會繼續行政院長施政方針總質詢;立法院總務處長蔡衛民說,議場開院會沒問題。
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學生團體自3月18日起占據議場,4月10日晚間退出議場;議場遭占據前,總質詢已完成政黨質詢,進入個人質詢階段,原訂還需5天院會。
程委會召集委員吳育昇中午在會中表示,4月18日、22日繼續總質詢。
台灣團結聯盟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賴振昌在會中表示,台聯籍立法委員周倪安在3月23日行政院驅離時遭員警打傷,到目前為止政府都還沒正式回應。黨團提議在行政院長江宜樺公開道歉前,暫緩排總質詢,只處理報告事項;不過,中國國民黨團提異議,經表決後遭否決。
至於18日繼續總質詢,議場修繕是否趕得及?總務處長蔡衛民中午受訪表示,開會絕對沒問題。
此外,媒體會後訪問國民黨政策委員會執行長林鴻池,如果在野黨團杯葛18日總質詢怎麼辦?林鴻池說,如果18日在野黨團占據主席台,據他統計是這屆第39次占據主席台杯葛議事,「全民會看在眼裡,能接受嗎?」【中央社】
【圖片為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