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政治人生 未完待續

過去2年,蘇貞昌幾乎是在質疑聲中渡過,棄選,是不得不的決定。但是,他在卸任前解決柯文哲提名爭議,並以
過去2年,蘇貞昌幾乎是在質疑聲中渡過,棄選,是不得不的決定。但是,他在卸任前解決柯文哲提名爭議,並以退選間接回應外界對世代交替的期待,雖然時間有點晚了,至少是替自己留下美好的下台身影。他的政治生命,未完待續。
蘇貞昌為何退選?第一,蘇擔任主席以來,每當黨面臨重大決策,例如中國事務委員會成立時,他選擇權力一把抓,拒絕和謝長廷合作;又或是,面對人氣居高不下的蔡英文,他無法放下私心大器領導,白白喪失分進合擊的團結契機。
第二,太陽花學運的崛起,確實讓民進黨發現自己原來與馬政府同樣不受年輕族群青睞;這對於從2010年競選北市長以來,就不斷標舉「超越」的蘇貞昌來說,是一記當頭棒喝,代表他過去這幾年,沒替黨開拓多少票源。
在民調失守、學運失分的狀態下,蘇貞昌若正面迎戰蔡英文,等於是雞蛋碰石頭,所以當然不願硬碰硬。
但政治迷人的地方,就是它沒有絕對的輸贏。當蘇貞昌陷入絕境時,他力排雜音,將柯文哲納入北市長初選,證明他沒那麼封閉,也替民進黨摸索出與公民社會連結的可能道路。
尤其,對政治仍充滿野心的蘇貞昌,願意承認政策表現不如人民期待,派系惡鬥讓人感到失望,這對被定位成傳統政客的他來說,確屬不易。
不可諱言,他選擇放手,無非是以退為進,先確保政治生命得以延續,再等待下個熱帶氣旋到來,政治盤算明顯;但這種願意讓自己被「世代交替」的決定,也讓充滿醬缸文化的民進黨,帶來些許不同思維。
蘇貞昌曾說,人生劇本已經寫好,只是不能偷看。在黨主席這個章節,他演的不甚理想,但此次急流勇退,後面劇本將如何變化,雖然沒人知道,但至少現在不會是他政治生涯的最後篇章。
【中國時報/朱真楷】 2014/04/15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415000366-26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