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拒出席經貿國是會議 將討論憲政體制

2015-08-06 18:39:23   722

太陽花學運10日即將落幕,馬英九拒絕學生訴求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由行政院在6月舉行'經貿國是會議'

太陽花學運10日即將落幕,馬英九拒絕學生訴求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由行政院在6月舉行“經貿國是會議”。民進黨已確定不參加經貿國是會議,黨中央也在思考如何回應公民憲政會議,中常會明天討論是否成立“憲政小組”邀請憲政專家、法政學者及社會賢達共同討論憲政體制。

據了解,由黨主席蘇貞昌每周一親自主持的主管會議中,確實觸及有沒有必要成立憲政平台的議題,但因黨中央也不是很了解“公民憲政會議”的目標、目的與形式為何,因此很難實質回應。不過,黨務主管這一兩天則是不斷討論憲政平台與憲政體制等相關議題。

相關人士表示,中常會9日將討論學運後續因應,除國會後續攻防議題,還有憲政體制改造。不論罷免、倒閣、公投門檻修正或年金改革、核能四廠問題等重大議題,都是民進黨思考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

民進黨人士研判,立法院長王金平向學生公承諾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完成立法之前,不會召集朝野協商,等於認同“先立法、再審服貿”,這是王金平的政治宣示,應該不會違反承諾。

對於太陽花學運的啟示錄,主管會議中有人提出,從反核四到反黑箱服貿,民進黨與社運及學運的主張幾乎都一樣,甚至核四議題還是民進黨的神主牌議題,為什麼核四議題由媽媽聯盟說出來,反黑箱服貿“先立法後審查”由學生說出來,與民進黨說出來的影響力呈現天差地別,為何會這樣?是不是民進黨的形象不好,說話沒人聽?若是如此,就應該力求改變形象。

有主管認為,這波學運以反馬及馬政府為主力,同時也是,學生對國家機器失靈的強烈反撲,民進黨也是不滿的對象之一,這凸顯學運對現有體制與政黨政治的不信任。因此,民進黨的問題不只是改變形象,而是民進黨如何與公民力量結合,民進黨領導人如何展現領導力,主導議題。

【中評社/記者 鄒麗泳】【圖片為資料照】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