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重來? 國台辦:少有這種慣例
質疑反服貿 陸智庫十問民進黨

政大國發所所長童振源與台灣論壇董事長蘇起昨天率團訪問北京,並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童振源轉述,
質疑反服貿 陸智庫十問民進黨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童振源2日晚表示,大陸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上午見台灣訪客時,直指民進黨在幕後主導學生的反服貿抗爭,並提出「十問」,質疑動機及未來如何收場。
童振源說,同團成員則告訴台研所人員,學生並不是「反中」,而是「恐中」甚至「懼中」,反映出學生對大陸長期在國際上打壓台灣,以及對馬政府的不滿,是學生們乃至於一個世代的想法。
童振源與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等10餘人,昨天以第1屆「兩岸政策高階菁英班」訪問團名義訪問北京。2日上午前往大陸涉台智庫社科院台研所,拜會所長周志懷等人,晚間並與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及周志懷共進晚宴。他在宴後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作上述表示。
他指出,這場會見中,台研所共有周志懷及兩名副所長等10餘名人員出席。會見一開始,周志懷等人便質疑,這場學運是「民進黨在背後主導及操縱」,並認為此舉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有非常負面的影響。
他說,台研所出席者還提到,如果未來民進黨重新執政,這場抗爭將成為民進黨很大的包袱。因為,民進黨現在反對服貿協議,將來一旦執政,要如何面對兩岸關係的發展?
童振源說,台研所方面更針對反服貿抗爭,一連提出10個問題,其中包括民進黨為何要發動這場抗爭?民進黨對這場抗爭主導到什麼程度?未來要如何收場?抗爭對未來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影響?學生的參與是否對兩岸關係發展更不利?學生是否受到誤導等。
童振源轉述,他與團員都指出,這場學運不是由政黨主導。政黨有協助,但絕對沒有主導,頂多是配合的角色。況且,學生當中雖有一些人與民進黨有互動,但其他更多人曾參與過多場社會運動,不能以偏概全。
他說,團員向台研所人員提到,這場學運反映出台灣年輕世代對目前及未來發展的擔憂和絕望、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疑慮,以及面對大陸快速發展所產生的競爭恐懼,不是「反中」,而是「恐中」甚至「懼中」。
童振源說,團員中立場有藍有綠,也有商界及媒體人,不少人的子女也想參加這場抗爭。但這些學生過去並沒有支持民進黨,只是對大陸長期在國際上打壓台灣及對馬政府的不滿,藉由反服貿抗爭整體爆發,是學生們乃至於一個世代的想法。
童振源形容,他與團員們在表達意見時,周志懷等人都很用心地在作筆記;至於有沒有被團員們說服,他並不清楚。
【中央社】
服貿重來? 國台辦:少有這種慣例
政大國發所所長童振源與台灣論壇董事長蘇起昨天率團訪問北京,並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童振源轉述,張志軍對台灣學生反服貿運動表示不理解,對台灣形勢發展感到憂心。
童振源和蘇起率領兩岸政策高階菁英班大陸訪問團,昨天抵達北京,先拜會大陸商務部,並與張志軍餐敘。
聯合報報導,台灣學生「占領立法院」表達反服貿立場的行動尚未結束,蘇起等人在此敏感時刻與張志軍見面,頗受注意。蘇起表示,行程早就規畫好,與張志軍餐敘,大家都在談各自的看法。
蘇起和童振源皆不願轉述張志軍的說法,但童振源表示,張志軍對台灣學生反服貿運動表示無法理解,對台灣形勢發展也感到擔憂。
至於台灣若退回服貿,大陸是否會接受重啟談判?童振源說,張志軍沒有直接回答,但張志軍提到,歷史很少有這樣慣例,美韓有過,但當時是美國逼迫韓國簽署,兩岸服貿協議不同,兩岸服貿協議是台灣方面已有授權。
童振源指出,與大陸商務部官員座談時,官員表示沒有料到台灣方面對服貿有那麼大的反彈;大陸商務部官員表示,服貿中的六十四項,其中廿七項早就開放了,只對大陸新開放卅七項,大陸也沒對台灣要求太多。
童振源表示,他向大陸商務部官員解釋為何台灣會出現反服貿運動,首先是政治上的顧慮,台灣民眾把服貿當成不只是經濟議題,過去兩岸敵對,台灣民眾很在意大陸政府對台灣的敵意。
其次,兩岸經濟交流不對稱;兩岸經貿交流以來,台灣的人才、資金、技術、甚至消費都流到大陸,整體大陸獲利,台灣內部就業機會下降。第三,兩岸交流,有些協議雖然對台灣有利,但利益分配不均,大企業獲利,部分中小企業、民眾受害。第四,兩岸服貿談判過程不公開、不透明,未徵詢民眾意見,以及民眾對馬政府的不信任。
童振源向大陸官員表示,兩岸關係要解決台灣的國際空間和中華民國的問題,這些問題若能解決,兩岸互動會有較良性發展,否則台灣內部仍會有爭議。
兩岸高階政策菁英班由政大國發所和台北論壇共同主辦,成員還包括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等十三人;民進黨立法委員姚文智原本也在訪問團內,因台灣反服貿運動未隨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