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王造假只罰380萬元 消基會:罰太少!

2014-09-05 18:37:17   444

鼎王造假只罰380萬元 消基會:罰太少!【蘋果日報報導】連鎖火鍋店「鼎王」食材,一再被證實作假,消基

鼎王造假只罰380萬元 消基會:罰太少!

【蘋果日報報導】連鎖火鍋店「鼎王」食材,一再被證實作假,消基會說,「鼎王」謊言連環爆,在一一被戳破後,台中市政府消保官出面與業者協商結果,鼎王同意8折優惠補償消費者方案「太犯規」,還是在幫鼎王找回流失顧客,衛福部更未重懲鼎王,更未向業者求償不當利得,公權力蕩然無存。

消基會說,鼎王今年2月底遭媒體踢爆湯底是以10多種粉末調製而成,經檢察官訊問,業者坦承有加入市售雞湯塊,「搞功」訴求一夕「破功」。台中市衛生局雖對「鼎王」宣稱以32種中藥材熬製湯底,實際上只有10多種,涉及誇大不實,開罰20萬元;對宣稱金針菇可降低膽固醇(療效)開罰80萬宣稱湯頭工廠位在台中烏日,實際是在霧峰,且未合法登記遭勒令停業開罰100萬;對「塩之鑽」造假,製鹽工廠根本不存在、也沒有業者標榜的松露成分,再開罰180萬,總計380萬元。

消基會指,鼎王集團2013年的營收就有13億元,所以380萬元可起什麼作用,令人質疑,且事發後,該集團旗下的餐飲店均正常營業,整個集團短時間就可賺回380萬元,對該集團無法產生警惕的作用。

消基會認為,衛福部應以新修正的《食管法》重罰鼎王廣告不實,懲處400萬元,宣稱金針療效懲處500萬元,更應追討鼎王的不當利得。

鼎王罰380萬 消基會:沒用

【聯合晚報報導】連鎖火鍋店「鼎王」湯底及食材誇大不實,遭衛生單位罰款380萬元。消基會今天記者會表示,這對去年營收高達13億的鼎王,起不了作用,事發後集團旗下的餐飲店均正常營業,業者短時間之內,就可以輕鬆賺回380萬元,對集團無法產生警惕作用,對其他同業也不會收到嚇阻之效,檢方應調查鼎王是否涉及詐欺罪嫌,同時主管機關也應要求業者吐出不當利得。

消基會祕書長雷立芬說,國內食品風波不斷的原因之一,便是因為公權力無法適時、適度發揮功能,如果主管機關對業者的處分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消保官在爭議產生後,也無法促使業者拿出具體改善與補償方案,台灣的消費環境要如何提升?縱使食管法沒有將「廣告不實」,納入主管機關可剝奪其不當利得的範圍,但依行政罰法第1條,衛生單位仍可依本條規定,對鼎王提高罰款額度。

雷立芬指出,雖然業者並非摻入毒物、或是一些未經許可的添加物,但卻是誇大不實,透過華麗包裝,讓消費者誤以為果真具有高價值,業者把消費者當冤大頭賺取暴利,但食品廣告不實的罰則偏低,即使在歷經胖達人事件後,有關單位仍未能記取教訓,不肖食品業者罰不怕,反正沒有吃死人,但食品業的消費新危機,確實已經浮上檯面,有關單位還要繼續坐視嗎?

消基會表示,目前主管機關的作為偏保守,歷來重大食品風波的案例中,僅有「大統」和「富味鄉」因混油,被衛生單位分別開罰18.5億元和4.6億元,剝奪不當利得,但是業者又紛紛跑去訴願,最後是否會如數繳納還未可知,但台灣似乎已成為民生詐欺的天堂了。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