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要政務官上電視辯護政策

2015-07-20 18:19:51   795

執政黨施政民調低迷,連帶衝擊年底七合一選情,讓基層很焦慮。馬英九總統昨下達軍令狀,要求政務官勇於政策

執政黨施政民調低迷,連帶衝擊年底七合一選情,讓基層很焦慮。馬英九總統昨下達軍令狀,要求政務官勇於政策辯護,必要時上叩應節目;政院發言人孫立群也說,可以優先考慮上三立、民視的節目,「若只上友好的節目,那是自high而已,沒有太大意義!」

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中常會昨聽取經濟部長張家祝就「我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之挑戰」進行專題報告,隨後有中常委卻說「政務官在這裡講得頭頭是道,外面的人卻都不知道」。

另也有中常委提到,七合一選舉剩不到8個月,行政單位應提出政績,讓人民有感。

黨內憂口才不佳壞事

對於中常委反應文宣強度不足,馬英九心有戚戚焉,並要求黨務系統強化文宣快遞,也希望各部會首長必須勇於為政策辯護;幕僚轉述,馬近期不斷提到,希望部會首長、政務次長等政務官多上談話節目。

「各部會除發布新聞稿、召開記者會外,首長必要時,也必須上叩應節目,來為政策辯論!」馬英九昨下達此一軍令狀後,黨內也點名交通部長葉匡時戰鬥力強,上政論節目毫無問題,但也有許多首長口才不佳,黨內評估上節目有反效果。

是否籌組政務官名嘴團?政院發言人孫立群解釋,包括院長、部會首長,將透過爭取安排專訪機會,上電視節目說明政策,平時由各部會發言人(多由政務次長兼任),視議題向電子媒體說明。

他解釋,原先政院每天一早都有輿情會報,並授權各部會當天針對新聞時事進行回應,未來除書面新聞稿外,也會強化電視、廣播的文宣論述,特別是針對談話性節目,行政部門也會主動出擊。

本身有名嘴背景的孫立群說,他自己也會安排上談話性節目,特別是立場與執政黨相左的電視節目,包括三立或民視都優先對象。

電視台多表樂觀其成

不過,從馬政府上台至今,第一任閣揆劉兆玄也曾要求政務官多上政論節目辯護,而實際效果並不彰。

TVBS發言人葉毓君昨表示,政務官上Call in節目面對民意,「是一個正向態度,本來節目就會依照需求,邀請相關人員,這是一直在做的事,不會因為今天總統說了什麼才去做。」三立資深副總張正芬則說,「有適合的議題,非常歡迎參與節目,表達多元意見。」

中天電視台昨表示:「我們歡迎政務官能來交流。」年代電視台也樂觀其成:「這樣的話,就能有更多的交流平台,也有更多溝通管道。」東森電視台則持保留態度,「我們將視情況而定。」民視截稿前無回應。

馬英九:區域經濟整合 不參加就一敗塗地

馬英九總統5日表示,台灣參加區域經濟整合的路還很長,再不參加,遭遇結局更悲慘,參加的話有取有予,「不參加的話,一定是一敗塗地」。馬也主動回應「低薪說」指出,台灣必須趕快做好產業結構調整,才能增加員工薪資。

風傳媒報導,國民黨中常會邀請經濟部長張家祝針對「我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之挑戰」提出專題報告。

馬英九強調,為何要求立法院必須在這個會期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因為這代表兩個意義,一個是我們國家的信用,一個是我們自由化的決心。馬說,當台灣與WTO成員簽訂服務貿易協議,拿回來之後,半年、9個月都還沒有通過的話,「人家就說你這個國家有沒有信用?」

馬英九表示,不要誤會參加以後這個世界就會變得很美好,而是台灣必須趕快做好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要趕快能夠讓很多產業變成中堅產業,變成供應鏈上不可或缺的產業,才有機會一方面擴展出口,二方面增加我們員工的薪資。

馬英九也說,之所以急是因為內部的改革、產業調整,這個是操之在己,但是要參加TPP、RCEP則是操之在人,人家不讓我們進去,提出很苛刻的條件,我們要想辦法跟人家協商,所以要趕快做這個準備。

馬英九說,全世界正處在合縱連橫的狀態,大家透過貿易爭取結盟,很像戰國時代,要打敗哪個國家,就必須比哪個國家簽的FTA比較多,有簽的國家,貨品在那些已經簽的國家占有率就可以增加,沒有簽署,就會比較少。

馬英九說,簽約後對台灣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可是如果我們不接受這個挑戰,我們可能在這一場合縱連橫當中,就變成一個大輸家。」

經長:融入區域經合為必要作為

經濟部長張家祝今天說,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為國家發展的必要作為;若台灣未能參與,將面臨險峻的競爭環境,無法與國際接軌而致邊緣化。

中國國民黨下午召開中央常務委員會,將邀請張家祝就「我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之挑戰」提出專題報告。

總統馬英九在今年元旦祝詞宣示,今年是經濟衝刺與突破的一年,對外推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

根據書面報告指出,台灣推動參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策略,是「TPP及RCEP雙軌並進」。

TPP、RCEP國家為台灣主要市場、投資地區與外資來源。2012年TPP成員國佔台灣進出口貿易總額的35.02%,RCEP成員國更高達56.56%。台灣前十大貿易夥伴中,TPP、RCEP成員佔了7個,包括中國大陸、日本、美國、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澳洲。

書面報告也指出,台灣主要競爭對手「韓國」,除了參加RCEP談判外,已與8個TPP成員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並正與其餘4個成員國進行FTA談判,近期更表達加入TPP的意願。預期韓國將加速上述FTA談判,以減少加入TPP的障礙,「倘我國不能急起直追,對我出口勢必造成重大影響」。

所以,台灣若加入TPP、RCEP,則可增加多個FTA貿易夥伴,且貿易涵蓋率可緊追日本、韓國、新加坡的經濟整合腳步。

不過,推動過程,也有許多政治面、經濟面等挑戰。根據書面報告指出,在政治面的挑戰方面,由於台灣的主要貿易夥伴均非邦交國,因此推動洽簽區域經貿協定時,面臨更多的政治挑戰,例如,基於國際地緣政治考量,入TPP、RCEP有不同結盟對象,且必須獲得全體會員國同意,此外,「一個中國因素也將影響其他會員國是否支持我加入的態度」。

在結語方面,書面報告說,區域經濟整合是全球經貿體制的大勢所趨。若台灣未能參與,將會面臨更加險峻的競爭環境,也將造成外資投資意願降低,法規無法與國際接軌而招致邊緣化。

此外,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為國家發展的必要作為;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除需達成高標準的經貿自由化規範,也需克服國際政治環境的挑戰。【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