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民進黨應處理台獨黨綱爭議
林濁水:台獨民調高 何需放棄

林濁水:台獨民調高何需放棄前民進黨籍立委林濁水今天說,媒體民調支持台獨者,比例高於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提
林濁水:台獨民調高 何需放棄
前民進黨籍立委林濁水今天說,媒體民調支持台獨者,比例高於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提的「憲法各表」,民進黨為什麼要放棄台獨?
謝長廷提出民主進步黨應處理「台獨黨綱」爭議等論點,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表示,民進黨須尊重對中政策檢討紀要這樣的集體智慧與共識,且離七合一(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與村里長)選舉只剩幾個月,應專心選舉。
謝長廷接受專訪表示,民進黨應釐清「3個決議文(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多元族群決議文)」定位,「不能打混、不必迴避」,清楚告訴人民要走的方向。
他說,他提憲法各表後,民意支持度已達61%,但民進黨目前兩岸政策支持度僅27%,輸給中國國民黨的35%,為何「棄61取27」?
林濁水受訪表示,憲法各表有多種說法,連北京都感到很困惑。
他說,憲法各表民意調查是「獨門的調查」,但有多個媒體民調指出,超過70%民眾支持台灣獨立,民進黨為什麼要放棄台獨?
張惇涵表示,民進黨的對中政策邀黨內幹部、中國人士、國民黨人士及公民團體參與,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開放式檢討,提出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也獲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與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
他說,對中政策檢討紀要載明「堅定價值」與「就事論事」,堅定價值指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改變現狀須經民主程序決定;就事論事指兩岸互動往來越來越多,並簽多項協議,問題錯綜複雜,須就事論事。【中央社】
謝長廷:民進黨應處理台獨黨綱爭議
聯合報報導,民進黨主席改選,兩岸政策成焦點。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昨天接受專訪時表示,民進黨應處理「台獨黨綱」爭議,並釐清黨內「三個決議文(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多元族群決議文)」定位,「不能打混、不必迴避」,清楚告訴人民要走的方向。
憲法各表「精確描述現況」
謝長廷認為,自己提出的「憲法各表」,是對兩岸現況最精確的描述。只要當選黨主席,他有信心憲法各表會獲得七成民意的支持,如此一來,未來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就不用背負太大的包袱,活動及發言的範圍就會廣、也比較有彈性。
訪問大陸「有需要就會去」
他還說,目前沒規劃訪問中國大陸,也不會為了訪中而訪中,但只要有需要,「該去就去」。
對於「王張會」互稱官銜,謝長廷說,符合他主張的憲法各表。
至於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連習會」提到「應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謝說,「對連戰的說法,我沒反對」。
不過,謝長廷也感慨說,如果民進黨早點接受憲法各表,「現在就是國民黨跟進民進黨了」。
參選黨魁「把理念說清楚」
謝長廷說,參選黨主席談兩岸政策會吃虧,但已有心理準備,「站在浪頭上,浪頭來就要頂一頂」;有人對他紮稻草人、吐痰,但不能不談理念、不去開拓,這是他參選意義之一,要把理念說清楚。
謝長廷還自嘲,若他的主張違背基本教義或決議文,「早就被送黨紀處分了」。
他說,有人說二○一六民進黨不該談兩岸議題,這樣會上了國民黨的當,國民黨雖壞卻不笨,「你不談,他就愈會談,這點正好是我們最弱的」。兩岸政策要讓台灣人民滿意、美國接受、中國忍受,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台灣人民不能接受,「民進黨卻三個都沒有」。
台灣共識 「找出兩黨共識」
謝長廷也說,既然稱「台灣共識」,就是要找出兩黨共識,怎麼可能沒有國民黨的色彩?台灣對外要有向心力,若離心就是內耗、分裂,會被世界淘汰,淪為民主內戰。
謝長廷表示,憲法各表提出後,經三年辯論及實證,民意支持度已達百分之六十一,但民進黨目前的兩岸政策支持度僅百分之廿七,輸給國民黨的百分之卅五,為何要「棄六十一取廿七」?
他說,有人主張台灣人要有志氣、走自己的路,不該管中國、美國,但小國外交就是要處理好大國關係,若連美國都處理不好,如何走出去?
做黨魁影響形象「我來就好」
民進黨五月改選黨主席,已表態參選的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昨天接受專訪說,黨內一軍都不選二○一四,是因「另有重任」,也就是心中有考慮二○一六,但「當黨主席,形象不會太好」,過去他或蘇貞昌、蔡英文出任黨主席,民調都掉了快一半,「黨主席我來就好!」
謝長廷說,當年他當黨主席,民調從百分之五十一降到卅六,蔡英文則從百分之四十九一路降到廿八,蘇貞昌這任也從百分之五十二降到卅八,「上次總統初選,蔡英文只贏蘇貞昌一趴,就是當黨主席的包袱」。
謝長廷也首度宣示,願意挑起年底七合一選舉成敗責任,不管現在提名如何,既然要選黨主席,就要全盤接受、負責;至於二○一六,無論總統候選人是誰,他當選黨主席後,都會全力輔選。
為改造民進黨,謝長廷拋出「民主2.0」,主張黨提名的民代應舉辦問政說明會,定期對選民報告,重大政策應以審議民主諮商。
他更主張,下屆不分區立委提名時,可比照德國綠黨,每一、兩年就釋出數席不分區立委輪流讓年輕助理或議員歷練,不但有助深耕基層,更替黨引進活水。
「作為民進黨創黨者及命名者,心裡在淌血!」謝長廷說,這一、兩年,他感到民進黨的動能漸漸流逝,有第三勢力說要組黨,有人批民進黨與國民黨是兩個既得利益政黨,日本等國都有在野分裂的例子,這對民進黨是很大危機,他不希望黨步上後塵。
謝長廷說,民主不是投票,而是互動、審議;民進黨不能只是罵國民黨是粗暴多數,而應證明黨不是被派系多數掌握,改變與基層的互動模式,否則淪為人情、派系把持,「人民不會感動」。
謝主張先談理念、再談意願,他不斷談兩岸及黨改造的理念,除了盼增加自主黨員,也是改造黨的一種方式。
他也說,過去他當黨主席,民進黨的立委席次最多,是國會最大黨,有成功的領導經驗;他推動「和解共生」,曾跨黨派合作,簽署結束民主內鬥聲明。「我的政策最清楚、也最明確!」謝說,他有自信,可以推動黨務改造,讓台灣民主再進步。
挺蔡英文戰2016 持盈保泰就好
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昨天說,民進黨主席選舉太「粗魯」,前主席蔡英文應專心應戰二○一六選戰,「她就是持盈保泰,準備總統政見」。
對於蔡英文尚未決定是否參選黨主席,謝長廷說,蔡英文擔心他不會選贏主席,他則擔心總統參選人受傷害,兩人各有擔心。
謝長廷說,蔡英文若不選黨主席,可以「站高山看兩虎相爭」,對蔡也無害;就算他選輸,從過去民調看來,蘇貞昌擔任黨主席,民調也不會高。
謝長廷表示,「蔡英文的人生規劃就是要選二○一六」,如此就應持盈保泰,準備總統政見,否則一年是不夠的,因為二○一四選戰結束,大家馬上就會追問二○一六,尤其是兩岸政策,國民黨不會放過這個問題。
謝長廷表示,二○一六參選人,不只是蔡英文,不管誰要選,都要保護,黨主席選舉很粗魯,民進黨要跟人家比賽,應該養精蓄銳。黨主席選舉是黨員投票,每個黨員只有一票,拉票時會批評對手,萬一輸了,又要黨員改為支持對手,「有如人格分裂」。
他說,二○○七年與蘇貞昌角逐總統初選,雖然贏了,卻是「慘勝」,「參選黨主席,等於給人家一個機會來殲滅你」;他會跟蔡英文說「我來就好」,是因為自己有經驗,久病成良醫。
至於有人主張,把黨主席選舉當作二○一六初選,謝長廷說,這樣又拉回黨員投票初選,但總統初選是採全民調,即使黨主席選輸了,也不能限制輸的人不可繼續選總統,「哪有這個東西?」
蘇貞昌喊六都贏三都「只是低標」
年底七合一選戰,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喊出「六都贏三都,縣市長過半」,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昨天表示,這只是「低標」,但他不願跟著喊出數字,否則是「在占蘇貞昌的便宜」,民進黨應該要有更大的目標。
民進黨五月改選黨主席,「謝蘇心結」再度浮上檯面。謝長廷直言,在蘇貞昌領導下,民進黨失去社會動能、出現危機,「我希望他(蘇)宣布不選連任最好!」
謝長廷說,二○○七年他與蘇貞昌角逐總統初選,他雖然贏了,但背負很大傷痕,一下被罵「奸巧」、一下被質疑貪汙;對於貪汙案,後來法務部官員告訴他,是「民進黨自己人弄的」。他說,不一定是競爭對手,也可能是旁邊抬轎的人做的,卻是選舉現實。謝長廷說,當年與蘇貞昌殺得刀刀見骨,事後他想跟蘇貞昌和解,所以兩人才「喝咖啡」。現在民進黨已出現危機,大家認為民進黨沒有動能,想太多、做太少,對民進黨失去信心。
前立委郭正亮曾轉述,謝長廷說若蘇貞昌參選黨主席,一定會讓蘇「痛苦到底」。外界好奇,謝如何讓蘇「痛苦」?謝長廷說,郭正亮的引述不是事實,但他要參選黨主席,可能又要跟蘇貞昌戰一次,「給他痛苦,也給我痛苦」。
對於蘇貞昌說,「先有二○一四,才有二○一六」,也說過「要注意腳下的玫瑰,不要看天邊的彩虹」。謝長廷認為,二○一四和二○一六差不久,一個領導人應該同時都要看到才對,「現在說不要談二○一六,有點矛盾,心跟口差太遠了」。
謝長廷說,希望蘇貞昌宣布不選連任最好,「上次他呼籲團結,我還以為他要宣布退選呢!」
談北市選舉…「東京都知事 也是無黨籍」
民進黨台北市長提名陷入膠著。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昨天批評黨中央「拖太久」;對於台大醫生柯文哲不願入黨,謝反問:「東京都知事不也是無黨籍的?」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舉自己二○一○年參選台北市長為例,指當年黨中央到五月廿五日才完成提名,「現在才二月,實在不必急」。謝長廷直言,這是舉選舉失敗的例子,「若要舉落選的提名為例,十一月再提名也可以。」
謝長廷說,台北市長人選遲遲未定案,若民進黨跨不過濁水溪,無法打破台北市選民結構魔咒,民進黨就會被定位成「南部的、地方的政黨」。若只贏二○一四,二○一六又提不出政策輸掉了,綠營恐有被邊緣化的危機。
部分黨內人士認為,民進黨應該有主體性,推出「自己的人選」。謝長廷說,政黨主體性應是指政黨有自己的想法,民進黨不妨把戰略目標放在「如何打破藍綠結構,打贏選戰」,這也是政黨的主體性。
謝長廷說,若真要支持以「在野大聯盟」方式推出候選人,包括議員怎麼輔選、選務分擔等都很複雜,需要盡快啟動,但是大家好像都覺得無所謂。
【圖片為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