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防空識別區之爭下的台灣

2014-07-24 14:04:11   1226

中日美三大國在中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上起了爭執,台灣的總統馬英九的「東海和平倡議」受到挑戰。BBC中文

中日美三大國在中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上起了爭執,台灣的總統馬英九的「東海和平倡議」受到挑戰。

BBC中文網報導,從地理位置上來講,台灣所稱的釣魚台列島(亦即釣魚島、尖閣諸島)距離台灣管轄的彭佳嶼僅140餘公里,因此台灣可以說是最接近此一爭議列島的一方。

人微言輕

由於國際現實,台灣對釣魚台列島的主權主張,幾乎是不受美國與爭議各方的重視。

這次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台灣說會配合中國的要求提交民航機的飛航計劃,但是對中方如此做法感到不以為然。

在野黨則批評提交飛航計劃是「馬英九政府自我矮化主權」,認為應該和日本一樣拒絕配合。

對北京而言,這次所設的防空識別區,刻意地避開台灣,就一些人看來似乎是釋放了某種善意。

和平倡議

台灣總統馬英九先前一直力推、呼籲「擱置爭議、共享資源」的「東海和平倡議」,聽起來雖然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先前並不為他人所重視,現在似乎更是沒人理會。

台灣面對的問題不單是三強在釣魚台列島上角力的時候該如何自處,還得小心翼翼地維護好不容易取得的所謂「等距關係」。

如果局勢惡化,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因此台灣現階段的做法據稱是「不宜躁進」,也就是不選邊站。

消極與積極

另外一個受到挑戰的是馬英九所稱的「台灣是和平締造者」的說法,雖然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但是台灣與日美兩國的關係要比中國與日美兩國的關係和睦。

台海兩岸之間的關係也因為國共兩黨的「和解」而迅速發展,而且也不再和中國「遍地烽火」地在外交方面開戰,但是兩岸和平到目前並沒有為地區和平帶來更大的益處。

馬英九政府起碼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表態,既然無法置身事外,選擇了比較消極的低調做法是否有效?

有的分析人士認為,台灣應該發揮等距關係的優勢,以積極的態度居中斡旋、在局勢惡化之前消弭衝突於無形。

問題是,中日美三強各有盤算,如果先前就已經沒人理會「東海和平倡議」的話,在這次的爭執中,台灣還能扮演什麼角色?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