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兩岸簽和平協議「先公民投票」

馬英九總統22日表示,看不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時機已成熟,「倒不必那麼急」,一步步走可能對台灣更有幫助
馬英九總統22日表示,看不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時機已成熟,「倒不必那麼急」,一步步走可能對台灣更有幫助,如果要簽和平協議,最好是先公民投票;否則,簽署後還是會有人要政府這麼做,屆時若公投沒通過,豈不很尷尬?有共識後再談,相信較有成果。
馬總統22日與外籍記者聯誼會座談,被問及有關兩岸政治協商問題時說,一路來沒刻意排斥,只是有時不具優先性與迫切性;兩岸目前正在談判的貨品貿易協議、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都是很重要的協商議題,應優先辦理。
馬總統說,他的態度很清楚,「不排斥,但它一定要有優先性」,與中國大陸協商原則上是依「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順序,遇迫切性高議題,也可提前進入談判範圍,如日本發生福島核災後,簽署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有必要就提到前面」。
不過,馬總統表示,和平協議要非常謹慎,在國內還有很多人會誤會,以為這是要談統一,政府不希望發生這種誤會。
談到中國大陸是否已準備實施民主,馬總統說,到目前為止,還沒看到很確實證據;中國大陸自有一套社會主義經濟與民主,與台灣的不太一樣。而他現在設計的兩岸關係,是希望打造超穩定結構,兩岸和平與繁榮永續發展。
馬總統說,現在設計的兩岸關係,讓雙方人民和平相處與互動,共同振興中華,對台灣是最有利選擇。
對於與甘比亞斷交,馬總統表示,從許多跡象看,甘比亞斷交是特例;從各方資訊,包括中國大陸外交部門宣示,沒介入這件事;中華民國過去減少的邦交國,只有甘比亞不是因與中國大陸建交而與中華民國斷交,顯示活路外交有效,應繼續下去。
甘比亞斷交事件 馬英九:活路外交有效應繼續
馬英九總統22日上午與外籍記者聯誼會(TFCC)座談時被問及與甘比亞斷交對我國外交的影響時,他表示,「(斷交)當然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決定」,但過去幾十年來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只有甘比亞不是因要與中國大陸建交而與我國斷交,「甘比亞是唯一的例外」,這顯示活路外交有效,應繼續下去。
蘋果日報報導,馬英九說,從許多跡象看,甘比亞斷交是特例,包括中國大陸外交部門也宣示,沒介入這件事。他指出,這代表5年來所推動的活路外交,包括停止與中國大陸在國際社會互相爭取對方邦交國的政策,事實上還是有效的。另外政府援外政策所強調「目的正當、過程合法、執行有效」,也應持續做下去,這就是為何當政府宣布與甘比亞斷交時,大部分民眾也支持這麼做。
馬總統:打造超穩定兩岸結構
總統馬英九22日表示,他現在設計的兩岸關係,是希望打造超穩定結構,兩岸和平與繁榮永續發展。
馬總統說,現在設計的兩岸關係,讓雙方人民和平相處與互動,共同振興中華,對台灣是最有利選擇。
在國際社會也一樣,馬總統表示,政府把台灣變成國際社會資產,而非負債;要做和平締造者、人道援助提供者、文化交流推動者、新科技與商機創造者及中華文化領航者,這些目標政府都在做,有些已有成果,有些還要再加強。
馬總統說,目標定下後,希望未來不論誰當總統,都能向前推進。
馬總統與外籍記者聯誼會(TFCC)座談,有媒體詢問,馬總統希望留下怎麼樣的歷史定位?
馬總統說,如果說他希望在中華民國留下任何值得懷念的政績,最重要是活力經濟、廉能政府、永續環境、公義社會、優質文教、全面建設、和平兩岸及友善國際,這是兩年前他提出「黃金十年、國家願景」主要內容。
馬總統表示,他只能執政8年,很多事8年做不完,但要建立一些基礎,持續下去。
馬總統說,身為中華民國總統,熱愛國家與這塊土地,提出的政策都是希望國家長治久安,生生不息。
此外,兼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馬總統稍早回覆外媒提問,談到國民黨內團結議題時表示,黨內要能改革才能團結,否則這個團結可能不一定持久。他還是主張國民黨有包袱、缺點,應儘量面對,促成改革後才有更多機會得到人民支持。【中央社】
【圖片無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