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潛艦隊 林中斌︰針對美而來

中國媒體二十八日大篇幅報導組建四十二年的首支海軍戰略核潛艦部隊已展開海巡的消息,而且連核潛艦的指揮室
中國媒體二十八日大篇幅報導組建四十二年的首支海軍戰略核潛艦部隊已展開海巡的消息,而且連核潛艦的指揮室、輪機艙、反應爐艙室和飛彈發射艙室都罕見地詳盡公布。雖然官方公開的是中國第一代核潛艦、有數十年歷史的夏級潛艦,而非較先進的晉級潛艦,但外界認為,這是中國軍隊自信日增的最新跡象,同時也藉此警告試圖挑釁中國的國家,引發亞太地區安全疑慮。
自由時報報導,據新華社指出,這是「馳騁大洋深處、點燃深海雷霆的神秘部隊」,是一支讓敵人喪膽的「殺手」部隊。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雖然二十七日展示的是中國北海艦隊較老一代的夏級潛艦,而非位在海南基地、先進的晉級潛艦,不過彰顯出中國軍隊日漸增強的自信。
晉級艦進行魚雷發射演習
二十九日中國海軍網又刊出核潛艦進行魚雷發射演習,在數千里航程中,「擺脫外軍不間斷的偵測搜索」,準時抵達並成功發射。報導沒說明該潛艦型號及演習海域,但從潛艦基地在「酷熱的南國」研判,應是晉級潛艦。北京智庫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韓磊(Paul Haenle)指出,中國已有三艘晉級潛艦,另有兩艘還在建造中。
英國IHS Maritime資深分析師蓋瑞.李指出,中國展示潛艦的行動顯示這批夏級潛艦不再被視為有效潛艦,而將被較新的晉級潛艦取代,同時這些照片的公布也顯示中方企圖向世人展現軍力透明度。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拒絕對相關照片發表評論,不過表示美方「歡迎中國增加透明度,因為這有助於縮減區域緊張、提升穩定。」
近幾年,中國海軍在太平洋越來越活躍,特別是有主權爭議的南海。而在東海,中國的船艦與飛機不斷挑戰日本對釣魚台群島的控制。雖然如此,自由亞洲電台引述台灣學者報導,中國彰顯軍力主要是針對美國而非日本。台灣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認為,一方面日中經濟互動緊密,再者美國當前外交重點轉向歐洲,無暇過度關注日中衝突,因此日中關係必將趨緩,在此趨勢下,中國公布核潛艦部隊的消息並非針對日本。
他說,中國最大的目的還是美國,不過中國也了解,過度宣揚軍力恐增強美反中勢力。
可能影響美對台軍售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黃介正表示,中國的動作在於對外宣示,其軍力已從「韜光養晦」進展到「有所作為」,不過中國的潛艦部隊將對美國西太平洋戰力構成威脅,因此可能影響美國對台海局勢的評估,甚至影響對台軍售。
中日緊繃 共軍宣揚核潛艦實力
在中日關係緊張之際,中共官媒昨天首度披露神秘的戰略核潛艦成軍、訓練過程。官媒稱,核潛艦的意義在,即使遭受毀滅性打擊,只要有一艘戰略核潛艦潛藏在水下,就可以給對手最有力的報復。
聯合報報導,包括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新社昨天同步發布共軍核潛艦的成軍經過,新華社還用近九千字的報導詳述這段「血淚」歷程。官媒聲稱,成軍四十二年來,沒有發生一件核子安全事故。
報導稱,核潛艦體現國家整體科技水準,有各類設備上萬台,儀器儀表上萬件,大小閥門幾千個。學員面對高等物理、數學、流體力學等卅多門學科和上萬台設備,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練習幾百次、上千次,嗓子喊啞了、手掌磨破了,睏了累了,就用辣椒生薑提神,夜以繼日學習鑽研。
一九八五年進行長時間潛航,九十個晝夜,破了世界紀錄。許多人失眠、頭暈、食欲不振、記憶力減退、血壓降低、腿腰疼痛、大腿根部潰瘍,生理機能和內分泌系統都出現紊亂,艙室內的空氣變得非常混濁,「你呼出的氣,我吸進來,」幾十天長航下來,官兵們聞到海上第一口新鮮的空氣,甚至會「想吐」。
在測試極限深度時,艦體受海水擠壓,艦內的支撐角鋼出現彎曲,幾處出現輕微滲水現象,最後仍繼續下潛至極限深度,一舉創造了中國核潛艦發展史上的新紀錄。
一九八八年九月,某核潛艦潛入大海,成功水下試射導彈(按,應為092型的夏級潛艦),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海基核威懾力量的核大國。
報導稱,潛艦航員的訓練細微到一顆螺絲釘,有一次一台機器少了一個螺絲,全體動員地毯式排查。整整找了十六天,拆卸了幾百台套設備,測試了數千條技術數據,最終找到了那枚丟失的螺絲。
同時,不論是學士、碩士還是博士,第一堂課就是抄寫一份導彈零件參數表。上千組參數,只要抄錯一組,就是零分。
在核廢料處理與涉核零件的拆卸,也制訂詳細的方案。先後攻克十二項關鍵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成功實施核潛艦安全退役的國家。
報導稱,上世紀五○年代,面對帝國主義的「核訛詐」,毛澤東等人發出「核潛艦,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號召。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回想一百多年前,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北洋水師」就在這裡(黃海)覆滅。現在,核潛艦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