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中常委改選 黃昭順最高票

中國國民黨中常委7日改選,現任中常委、立委黃昭順拿下最高票,現任立委計8人當選;現任中常委25人連任
中國國民黨中常委7日改選,現任中常委、立委黃昭順拿下最高票,現任立委計8人當選;現任中常委25人連任成功,3人落敗。
中國國民黨第19屆第1任中央常務委員選舉7日投票,傍晚完成開票作業,選出32席票選中常委;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29日舉行,新任中常委19全後正式上任。
立法院系統在這次改選共8人當選,包括國民黨籍立委黃昭順、楊瓊瓔、林滄敏、呂學樟、紀國棟、徐欣瑩、廖國棟、張嘉郡;黃昭順拿下最高票,徐欣瑩也首度擠進黨的最高權力機構。
現任中常委25人連任成功,不過柯貞竹、許顯榮、楊雅淳等3人不幸落敗。
國民黨中常委共39席,其中32席每年由黨代表投票產生;另外7席為指定中常委,分別為5席政務官指定中常委、青工會總會長及青年團總團長。
張嘉郡原屬國民黨青年工作總會會長為指定中常委,這次投入票選中常委,因青年保障名額擠進當選名單。
【中央社】
藍中常委改選 雲林張系最大輸家
國民黨中常委7日改選,先前傳出組成換票機制的「26 聯盟」選情雖不如預期,只有當選20席,但仍在37席常委裡過得過半數席位。是否能影響未來黨內決策,引發關切。不過黨內人士分析,選舉結果算是達到「權力平衡」,黨中央和地方勢力,都有贏有輸。
聯合報報導,「26聯盟」最具指標性的雲林「張(榮味)系人馬」,許宇甄、林文瑞和廖苑君都落選,只有張嘉郡靠青年、婦女保障名額上榜,可說是最大輸家。黨內人士分析,這和張家被指為「26聯盟操盤者」有密切關係,這恐怕也會影響未來雲林縣的縣長選情。
不過除此之外,26聯盟也只有立委呂玉玲和現任中常委許顯榮落選;黨內人士分析,部分因素是換票仍有一定效果,但主要原因仍是當選者仍具一定實力,即使不加入聯盟,也有自行當選能力。
一位曾擔任中常委的國民黨幹部認為,過去黨中央「打壓地方派系」的企圖明顯,效果也很顯著;要說派系「班師回朝」雖然言過,但地方派系重新在黨內有一席之地,應是可以預期的結果,而且對黨的發展來說也「未必是壞事」。
26換票聯盟潰散 六人沒上中常委
國民黨中常委選舉7日揭曉,選前傳出換票的「廿六聯盟」五人落選、一人遭撤銷資格,成績並不理想,幾位重點扶植人士皆落選。黨內人士表示,這顯示黨內仍有一定自主性,在黨中央大動作開鍘後,嚴查也發揮嚇阻作用。
聯合報報導,「國民黨青年代表自覺聯盟」在選前揭露一份所謂的「廿六聯盟」名單(廿六位中常委參選人組成),指他們私下換票,甚至傳出地方勢力欲藉此把持中常會的陰謀論。
名列這份名單的中常委許顯榮、立委呂玉玲、雲林縣婦聯會主委徐宇甄、雲林農田水利會長林文瑞、雲林婦聯青溪分會常委廖苑君7日均落選,工信工程總裁潘俊榮則因涉嫌送禮遭黨中央撤銷資格。
也被列入「廿六聯盟」的全國農會理事長蕭景田及立委張嘉郡,這次因為農會、青年代表保障名額,擠入常委名單,但票數並不理想。
這次是馬英九最後一任黨主席,不少人希望先卡住黨職。黨內人士說,中央委員、中常委選舉競爭激烈,先傳出有「換票聯盟」,後來又有人送禮遭檢舉,風波不斷。
黨內原本擔心,一旦「廿六聯盟」全數當選,地方派系勢力藉此結合,未來有可能把持中常會,進而影響二○一四年七合一選舉及二○一六年總統大選。
幾位名列「廿六聯盟」名單內的候選人,不是在當選後段班,就是落選。就有中常委分析「廿六聯盟」張力不足、結構鬆散,加上媒體高度關注,讓他們難以運作。
一名當選中常委表示,「廿六聯盟」組成充滿矛盾,有些高知名度立委本來就可以上,但配上首次參選的地方政治人物,若依照換票、鎖票方式,大家都可以上,且票數相近,這讓很多中常委無法接受。
據了解,「國民黨青年代表自覺聯盟」會在十九全會提案,將中常委選舉改為中央委員互選,杜絕換票,改回兩年選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