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宜樺:治水不分黨派 先釐清水患原因

行政院長江宜樺今(5)日在行政院會重申,政府非常重視水患治理工作,該工作是延續性的重要施政,應由中央
行政院長江宜樺今(5)日在行政院會重申,政府非常重視水患治理工作,該工作是延續性的重要施政,應由中央與地方不分黨派共同嚴肅面對,從整體國土規劃角度著眼,以謀求人民生活環境長治久安,不要落入外界所批評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先釐清淹水原因。
江宜樺指出,受康芮颱風及後續環流影響,台灣南部及基隆地區在8月29日至31日降下超大豪大雨,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1小時內超過100毫米雨量,高達24個測站,其中多個測站24小時累積雨量更高達5百毫米以上。短時間內的強降雨,造成雲林、嘉義、台南等縣市嚴重淹水災情,他也分赴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及基隆市勘察災情,並指示相關作為。
江宜樺表示,他已請副院長毛治國召集專案小組,除相關部會外,並諮詢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意見,於3個月內檢討過去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即8年8百億計畫)成效。
他要求專案小組,徹底檢視中央及地方政府過去執行的內容及成效,不預設任何立場,深入完整地分析與檢討。
江宜樺也指示專案小組,從「國土防災」、「綜合治水」、「立體防洪」、「流域治理」等面向,釐清真正有效的治理策略,提出下一階段的治水方案,再根據治水策略籌措相關經費,讓編列的經費都能花在刀口上,發揮最大效益。
針對符合淹水救助標準的受災戶,江宜樺指示經濟部儘速辦理中央政府每戶發給2萬元的淹水救助金;另請衛生福利部督導受災地方政府及協調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就本次受災民眾所需要的安遷救助及急難救助等,儘速從寬辦理審核發放作業,讓受災民眾及早回歸正常生活。
因此次農損高達7億元,江宜樺指示農委會確實掌握各縣市農業災損情形,督導地方政府加速辦理現勘等作業,對農業損失金額已達「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規定標準,可發放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的縣市,儘速辦理公告,以協助農民早日復耕。
至於豪雨造成部分蔬果產區災損,江宜樺請農委會加強貨源調配,避免菜價過度波動。
由於中秋節將至,江宜樺也請毛治國在昨日召集的穩定物價小組會議,會商相關穩定物價作為,對於中秋節慶所需應節食材,儘早啟動供銷調節措施,以穩定相關農漁畜產品市場供需與價格。
政府財政赤字債務國際評比差 江宜樺檢討問題癥結
台灣在「WEF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有些相對落後或退步的項目,行政院長江宜樺今(5)日表示,這些項目或大或小,大如「政府財政赤字與債務」,小如「肺結核發生率」等,請經建會召集相關機關,在「國際評比改善小組」運作機制下,儘速檢討問題癥結,並研擬因應對策,積極改善。
今日新聞網報導,江宜樺在行政院會中指出,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4日公布「2013-2014年WEF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3-2014),在148個受評國家,我國排名第12,比去年晉升1名。在全球經濟情勢持續嚴峻下,台灣過去5年全球競爭力表現穩定,受到WEF的肯定,這是政府及民間歷年共同努力的成果,應予肯定。
江宜樺說,本年我國競爭力排名進步,主要是「創新」、「健康與初等教育」、「基礎建設」及「商品市場效率」等項目較過去良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厲,追求更卓越的表現。
江宜樺表示,其他相對落後或退步的項目,則應持續檢討改進。
江宜樺:新開發案研議導入節能
行政院長江宜樺今天表示,未來桃園航空城與高鐵周邊新市鎮等規劃新興開發案,可研議導入節能減碳思維。
江宜樺上午在行政院院會聽取經濟部「節能減碳執行成效及後續重點工作」報告後表示,台灣的能源密集度逐漸下降,能源效率已有進一步改善,近5年二氧化碳(CO2)排放密集度,年平均下降3.4%,單位產值CO2排放量也持續改善,顯示各部會節能減碳工作已展現成效。
江宜樺指出,各部會規劃能源、產業、運輸、生活、法規制度等各面向的後續工作重點,包含離岸風力、陽光屋頂、節能技術服務業、低碳產業、車輛等,應考量結構性與系統性節能減碳策略規劃,納入國家節能減碳總行動方案推動機制。
他說,未來並應結合台灣產業優勢,善用既有節能減碳工具,帶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
江宜樺表示,「整合型智慧低碳示範區」推動概念,如澎湖、金門低碳島及低碳社區打造,可作為各部會規劃新興開發案,如自由貿易港區的桃園航空城、高鐵周邊新市鎮等參考,經濟部與交通部在評估研議過程中,先行導入節能減碳思維的可行作法。
他指出,針對環保署在「溫室氣體減量法」完成立法程序前,先依「空氣污染防制法」,進行電力業溫室氣體排放標準研訂,及溫室氣體空污費徵收研析,宜考量國家能源供應安全、減碳效果,及與能源稅間競合等議題,與相關部會充分討論,達成共識後再推動。【中央社】
【圖片為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