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不足 形同政府掀漲風

2013-08-27 11:09:29
561
十月漲價潮蠢動。攤開國內要漲價的項目清單,多數都是政府可以主導的公共服務或民生必需品。政府讓民生必需
十月漲價潮蠢動。攤開國內要漲價的項目清單,多數都是政府可以主導的公共服務或民生必需品。政府讓民生必需品的價格在相近時間內漲價,勢必衝擊民生物價,政府的橫向聯繫機制顯然有必要檢討。
聯合報報導,前幾年國際原物料價格大漲,政府因選舉因素考量,選前凍漲油電價,選後再鬆手。去年選後油電雙漲風暴影響景氣復甦,民怨沖天終讓政府急煞車,讓電價分兩階段調漲。同樣的漲價風暴,今年底可能捲土重來。
我國缺乏天然資源,包括汽油、瓦斯與煤炭等,多數得從國外進口,民眾能理解我國油電瓦斯等價格必會隨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但今年原物料價格波動不大,國內產品並沒有立即漲價的壓力,政府直接或間接掌控的台電、中油、台鐵與高鐵,卻不能分散漲價潮,令人不解。
像是今年十月要實施的第二階段調漲電價措施,早在去年就已拍板,其他政府能掌控的民生物資或公共服務價格,就算要反映成本漲價,也可選在其他時間分散實施,減輕對民生經濟的影響。
以桶裝瓦斯為例,去年四月政府就同意中油不必再實施減半調漲,但直到今年八月中油才決定取消「減半調漲」,桶裝瓦斯近期可能漲價。電價、桶裝瓦斯齊漲價,加劇對小商家、小吃店、弱勢階層的經濟壓力。
行政院長江宜樺日前要求經濟部與台電降低十月調漲電價對弱勢和小商家的衝擊;但要漲價的不僅是電價,台鐵、高鐵、瓦斯、風景區停車費甚至台鐵票價,都可能在十月起到明年初齊漲,對民生物價恐造成不小的衝擊。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