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增長乏力,發達國家經濟復甦

世界經濟增長的天平正傾向另一邊。就在經濟學家們開始調低他們對中國和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的預期時,美
世界經濟增長的天平正傾向另一邊。就在經濟學家們開始調低他們對中國和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的預期時,美國經濟正在反彈。日本看似已扭轉形勢,正在結束持續了幾乎20年的極端通貨緊縮。周三,歐洲的經濟數據第一次明確地顯示出,歐元區的許多國家可能正在擺脫衰退的抑制。
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第二季度,17國歐元區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年化經濟增長率約為1.2%。僅僅三個月的數據不足以說明歐洲的衰退已經結束。但這進一步證明了,隨着世界新增長動力的發展放緩,傳統的經濟引擎正開始加速運轉。
「對於上一輩的很多人來說,新興市場增長更快是個普遍認識。這已發生了改變,」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首席經濟師尼爾·索斯(Neal Soss)說。
「正在發生的這種經濟提速是在第一世界國家,而不是新興市場。」
金磚四國(BRIC)—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發展提高了這些國家和其他東南亞、拉丁美洲、東歐國家的生活水準。過去,這四個國家的人民為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生產這些國家的消費者所需的電子產品等商品,此外它們還成了美國產品的新市場,從而進一步擴大它們的全球影響力。
所以,這些國家的增長放緩應該是令美國擔心的。高盛(Goldman Sachs)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在十多年前首創「金磚四國」這個詞,他認為在全球經濟重心轉移中,美國就是最有可能的新受益者之一。「我開始想,美國將是最大的贏家之一,」奧尼爾說。
中國政府聲稱,將一改中國以大政府投資項目推動的經濟發展,而更多以消費趨動經濟,美國則能從這種轉變中受益。這能產生對美國商品的需求,並同時讓美國公司可以獲得更廉價的大宗商品。中國勞動力價格的上漲也可以鼓勵美國的製造業。
最近的貿易統計數據顯示,這種轉變可能已經在發生。6月,美國向中國的出口增長,而自中國的進口則下降。美國總體貿易赤字降至2009年來的最低水平。中國最近一輪控制措施的推出引發了這種轉變。中國政府正努力控制它這個發展中國家中規模最大的經濟體。這麼做的過程中,它被指責應對亞洲其他地方和拉丁美洲的經濟放緩負責。生產鐵和銅等大宗商品的發展中國家一直以來的增長受益於這些商品的價格上漲,而如今中國領導人正在抑制需要金屬商品的大項目,令這些商品的價格出現下跌。
過去,巴西經濟增長主要得益於鐵礦和大豆等大宗商品,主要向中國出口。兩年前,巴西經濟增長了7.6%。然而今年,經濟學家們預計,這一數字將在2.3%左右。
里約熱內盧頂尖大學瓦加斯商學院(Fundação Getúlio Vargas)巴西經濟研究所(Brazilian Institute of Economics)的研究員薩莫埃爾·佩索阿(Samuel Pessoa)說,「經過多年的強勁增長,許多巴西人變得很樂觀。但對許多已經改善了生活的人來說,如今有一種感覺,他們繼續提高的潛力可能有限了。人們很擔心。」
金磚四國的經濟要恢復人們已習以為常的飛速發展,希望非常渺茫。
「許多淺薄的觀察家都只是想當然地以為,金磚四國能保持第一個十年的那種增長速度,這種可能性是極小的,」最近從高盛退休的奧尼爾說。
奧尼爾表示,隨着中國轉向更加消費導向的經濟發展,「"新"中國的贏家和輸家,與"舊"中國的贏家和輸家大概會非常不同。」
即便是最樂觀的預測,也不會認為美國和歐洲能夠實現中國和印度在過去十年里呈現的兩位數增長水平。分析師預計,美國經濟的增長將從今年的不到2%,上升到明年的近3%。因為發達經濟體仍佔全球經濟的近60%,所以即便是緩慢增長,它所能產生的經濟活動也比發展中國家快速增長所帶來的經濟活動要多。有人擔心,如果中國的問題嚴重惡化,那麼在美國、日本和歐洲,即便是平淡無奇的經濟復甦也會因此受阻。在中國,一些經濟學家警告說,共產黨領導人可能無法順利地讓這個多年來習慣政府支持發展的國家「斷奶」。
分析師表示,對於新興經濟體來說,當前增長的放緩正在推動其中一部分國家進入更可持續的發展速度,而此前多年的加速增長被一些人認為是不健康的。在中國,2007年巔峰前14.2%的增長不太可能再現,儘管預期中明年7.5%的增長仍然是不低的。
「即便速度放慢了一些,仍然有着巨大的機會,」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國問題專家巴里·P·博斯沃思(Barry P. Bosworth)說。
巴西和印度有着更深層次的問題。印度尚未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但其經濟一直受制於腐敗和效率低下。最近,印度盧比與美元的比價跌到了創紀錄的低點。
許多經濟學家稱,在巴西,鐵礦石和大豆的貶值顯示出,在資金大量湧入時,巴西領導人未能及時投資基礎設施建設。
西爾韋希奧·德·奧利韋拉(Silvésio de Oliveira)是馬托格羅索州中西部種大豆的農場主,也是該州大豆和玉米農場主協會副主席,他說,多年來,對高速路和港口的投資不足最終導致了今年的危機。
奧利韋拉說,「基礎設施不堪重負」推高了運輸成本,並導致幾家大型外國採購商取消了它們的訂單,因為它們已經厭倦了無休止地等待貨物交付。
巴西央行前行長卡洛斯·拉戈尼(Carlos Langoni)表示,基礎設施已經成為增長的重大障礙。但他還提出,這個國家面臨的一些問題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類似。
「期望太高了,」現任瓦加斯商學院全球經濟中心(Global Economics Center)主任的拉戈尼說。「新興國家與發達國家沒什麼不同:一旦達到了一定的收入水平,繼續增長就變得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