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FTA談判 韓新貿易路徑圖

2013-08-06 10:09:45   1011

前言:台韓兩國高度競爭,經貿、文化、人才什麼都有得比;2004年,韓國國內生產毛額(GDP)開始超越

前言:台韓兩國高度競爭,經貿、文化、人才什麼都有得比;2004年,韓國國內生產毛額(GDP)開始超越台灣,而今,韓國身在「勝利圈」,台灣卻身陷「悶經濟」,本報記者走訪韓國,今起一連三天推出「韓國微觀察」系列報導,分別從經貿、文化創意產業及新媒體產業,試圖從細微處,深入勾勒出宏觀的韓國經濟新樣貌。

聯合報報導,今年六月底,韓國總統朴槿惠首度出訪中國大陸,中韓關係備受矚目,但不久前,韓國政府發布「新貿易路徑圖」(New Trade Roadmap)指出,盡速完成中韓FTA談判,將是新路徑圖中一塊不可或缺的拼圖。

韓國政府更誓言,面對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潮流,韓國政府將扮演「關鍵要角」。

韓國貿易、工業與能源部(簡稱MOTIE)官員接受本報訪問表示,中韓FTA是韓國在東亞區域整合的「敲門磚」,韓國也將重新檢視,如何利用已簽署的FTA,連結區域內兩大經濟整合集團TPP(跨太平洋夥伴協議)和RCEP(全面性經濟夥伴協定),協助國內產業取得國際競爭利基。

其實,韓國盧武鉉政府早在2003年公布「自由貿易路徑圖」(FTA Roadmap),但隨時空環境變遷,為讓貿易政策更貼切產業需求,今年起一大變革,就是對外貿易政策未來由貿易、工業與能源部統合。

新貿易路徑圖希望協助的對象,不再只著眼大型集團、製造業競爭力,也力求納入更多中小企業和服務業的需求。

韓國積極布建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但韓國民眾對上路一年多的美韓FTA評價兩極,面對是否高估潛在經濟效益,MOTIE官員說,僅以一年時間斷定好壞,「言之過早」,「長期下來,促成的雙邊投資、經貿自由化效益,才是我們著眼的目標」。

根據MOTIE統計數據顯示,受惠關稅調降或甚至零關稅優惠,韓國對美出口不受景氣影響,自去年三月十五日協定生效後到今年二月底,對美出口年增百分之一點四。

傳統製造業中,成長幅度較明顯的是石化產品和汽車零組件,出口量增加三成、一成;部分農業和食品出口量也有亮眼表現。

協定生效後至今年二月底,縱使全球不景氣,韓國吸引外人直接投資金額達四十五億美元,較前年成長逾一倍。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