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挖真相 39人串起20萬白衫軍

替洪仲丘案討真相,這場「白衫軍」掀起的新公民運動,網路功不可沒。昨晚凱道逾廿萬的白衫軍,最初是由素未
替洪仲丘案討真相,這場「白衫軍」掀起的新公民運動,網路功不可沒。昨晚凱道逾廿萬的白衫軍,最初是由素未謀面的「卅九人」,透過網路鍵盤,一字一句「打」出來的。
據聯合報報導,今年七月十四日,來自各行各業的卅九人,因不滿政府及軍方處理洪案的「黑幕重重」,決定脫離電腦鍵盤,從網路世界走進了現實生活,他們開了第一次籌備會議,還組成了「公民一九八五行動聯盟」,短短兩周內,掀起兩波震撼人心的「白潮」。
卅九人中,有醫師、學生、退伍待業人士、證券業者、軟體工程師、前國會助理等。他們分工合作,卻決議「隱姓埋名」,聯盟的發言人、聯絡人都刻意只留「姓氏」、不留「全名」。他們說,「拒絕媒體報導我們的名字,是不希望有人藉此消費、得利」。
不管七月十五日的「公民教召」或廿日在立法院外的紀念晚會,一場場替洪家討公道、要真相的抗議活動,都透過網路平台討論;舉凡活動流程、口號、標語貼紙,幾乎全是「由下而上」誕生,由網友們共同參與。
為準備昨晚公民集會,聯盟在網路發起「預購貼紙」活動籌募經費,還推出「待用貼紙」,讓願意到場聲援的民眾能免費索取,把「待用」精神也運用到公民運動上。
聯盟主張「拒絕摸頭」,並定調這是一場「沒有個人主義的公民活動」、「我們是一群憤怒的公民,我們就是每一個人」。
但因缺社運經驗,聯盟赴國防部前抗議的「公民教召」活動,原預估五千人,沒想到最後竟來了三萬人,「完完全全超出我們預期」;害怕場面失控,又擔心造成嚴重人員傷亡或遭抹綠、抹黑,聯盟當下取消遊行。
為讓未來有心發起運動的公民能更容易準備、有更低的進入門檻,聯盟把這次公民運動的緣起、脈絡、企畫書、檢討報告及經費支出,統統上網公開,還把網路文件取名「第一次網路公民運動就上手」,盼這場運動開頭之後,「台灣公民社會的能量可百花齊放,讓政黨跟媒體見識真正人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