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再出發 蕭萬長提6條件

經濟再出發蕭萬長提6條件前副總統蕭萬長今天指出,台灣經濟再出發,需具備經濟穩定與基礎鞏固、經濟結構加
經濟再出發 蕭萬長提6條件
前副總統蕭萬長今天指出,台灣經濟再出發,需具備經濟穩定與基礎鞏固、經濟結構加速調整、推動經濟自由化、經濟改革落實、兩岸政策穩健開展、經濟掌舵與共識凝聚6條件。
聯合報系今天舉行第二屆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邀請蕭萬長以「台灣經濟再出發的四大工程」為題,發表引言。
蕭萬長表示,面對錯綜複雜的內外情勢,若要走出經濟泥沼,擺脫轉不動的困境,必須記取教訓、通盤考量,並在最關鍵的未來一年,掃除路障,為台灣經濟再出發創造條件。
他認為,台灣經濟再出發,未來需持續推動4大工程,分別是經濟基礎鞏固工程、經濟結構調整工程、經濟自由化工程、經濟信心重建工程。
至於如何鞏固經濟基礎,蕭萬長指出,除了活化民間投資、加速公共投資,他認為若要強化經濟效能,可從政策鬆綁及強化行政效能著手,引進投資活水,並舉例像是推廣自由經濟示範區。
經濟結構調整部分,蕭萬長分析,近年台灣經濟成長減緩,薪資停滯,根本問題是在於過於偏重出口的產業結構及長期競爭力的衰退。
他認為,經濟結構調整重點,需從資源配置、成長模式、產業發展及兩岸分工等方面,同步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蕭萬長提出改革稅制的想法,他建議政府改革不合理稅制,增加必要的收入,才能有效推動重要施政。
在經濟情勢穩定後,他認為,還應參考國外趨勢和經驗,廢除兩稅合一制度,並在加值型營業稅加徵教育捐,以充裕政府重大施政財源。
另外,蕭萬長還提出推動「以大陸為市埸」兩岸分工模式,呼籲有效運用已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及預計今年底前完成談判的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將「以大陸為工廠」轉變為「以大陸為市埸」的兩岸分工模式。
由於區域經濟整合逐漸蔚為風潮,蕭萬長今天也針對經濟自由化的議題多加著墨,他呼籲台灣積極推動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議)及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並全力落實經濟自由化各項工作
他提及,由於兩岸關係特殊且敏感,國內對兩岸自由貿易存在分歧意見及若干疑慮,因此政府不能只以自由化為號召,必須確立兩岸經濟長程戰略,並規劃兩岸經濟發展願景和藍圖,才能化解不必要爭議。
蕭萬長籲檢討兩稅合一
前副總統蕭萬長今天建議,改善產業結構,宜檢討兩稅合一制度,並在加值型營業稅加徵教育捐,讓資源合理配置。
聯合報系今天上午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召開「關鍵時刻—2013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邀請蕭萬長擔任高峰會總主持人。
蕭萬長受訪表示,政府支出增加、稅收減少,在財政赤字下,很多該做的事都沒辦法做,建議在經濟、物價穩定時,檢討兩稅合一制度。
他說,全世界加值型營業稅例如日本已經10%,台灣現在只有5%,實施12年國教後,政府負擔會增加,增加1個百分點教育捐影響不大,又可以專供教育使用,效益會無窮大。
蕭萬長促開全國經濟會議
為加速重建經濟信心,重新凝聚經濟發展共識,前副總統蕭萬長今天建議政府,在適當時機,召開全國性經濟會議。
聯合報系今天舉行第二屆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邀請蕭萬長以「台灣經濟再出發的四大工程」為題發表引言。
蕭萬長今天呼籲,政府政策調整必須加速,同時點出社會改革意識仍待凝聚、經濟信心重建刻不容緩等情況。
至於如何重建經濟信心,他認為當務之急,須化解對立、停止內耗、重新凝聚經濟發展共識,才能重建經濟信心。
蕭萬長認為,政府在研擬、推動重大政策,需廣開言路、充分溝通,並建議政府擇取適當時機,召開全國性經濟會議,邀集朝野政黨及各界代表,就未來台灣經濟發展涉及的重大政策深入探討,凝聚共識。
他說,為台灣經濟開路,除了心態要開闊、時機要把握外,同時也需要周延決策、凝聚共識及果決行動。
悶經濟 蕭萬長籲先掃除3障礙
前副總統蕭萬長今天表示,目前台灣經濟似乎陷入轉不動的困境,除因國際經濟大環境不佳,另受3個障礙影響,若不先掃除,再多努力,恐怕事倍功半。
3個障礙包括政府政策的調整、社會改革的意識、國人經濟的信心。
聯合報系今天舉行第二屆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邀請蕭萬長以「台灣經濟再出發的四大工程」為題發表引言。
蕭萬長表示,過去一年看到台灣許多改變,也看到政府、民間的許多努力,但整個台灣經濟似乎仍陷入「轉不動」的困境,讓人感到徬徨苦惱。
他分析,這種現象除與國際經濟大環境不佳有關,追根究柢發現,問題是出在政府政策的調整、社會改革的意識、國人經濟的信心3個層面的障礙;若不先掃除,再多努力恐怕事倍功半。
蕭萬長強調,政府政策必須加速調整,目前是激烈變動時代,世界各國都在快速調整,台灣是海島型開放經濟,受到影響非常大,更需要與時間賽跑,加速調整步伐。
他說,全球經濟新變數正在考驗政府應變能力,包括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可能退場、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明顯走緩,以及日本安倍政府新經濟政策,這些對台灣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政府必須提早因應。
蕭萬長指出,經濟結構調整緩慢,將影響台灣經濟競爭力提升,政府必須要加把勁,讓外界看到調整重點在哪裡,才能有效提升台灣經濟競爭力。
另一方面,蕭萬長認為,目前社會改革意識仍待凝聚,台灣經濟若要轉骨、重新出發,在攸關台灣經濟前途的重大方向上,一定要凝聚社會改革意識,用集體力量帶動台灣改變。
他舉例,多數人都贊成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是台灣唯一出路,但必須凝聚堅定改革意識,規劃具體目標及實施步驟,才能落實推動。
針對近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發爭議,蕭萬長感嘆,目前兩岸政策分歧,加深朝野藍綠對立,已嚴重衝擊相關政策後續推動。
蕭萬長表示,經濟信心是經濟發展動力、推動改革的後盾,但當前國內經濟信心薄弱,為經濟再出發的障礙。
他強調,經濟信心重建刻不容緩,但因近來經濟施政常產生爭議,削弱政府威信,民間資金充沛但卻缺乏投資意願,除了呼籲政府設法解決外,也再次強調唯有擺脫內耗,才能重建國內經濟信心。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