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王大閎 建築圖稿台博收藏

2013-07-18 11:46:46
562
台博館從2007年徵集二戰後台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設計國父紀念館的96歲建築師王大閎,昨天也到台博館
台博館從2007年徵集二戰後台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設計國父紀念館的96歲建築師王大閎,昨天也到台博館視察他的設計圖。
文化部長龍應台昨天下午邀請高齡96歲的前輩建築師王大閎前往台博館土銀展示館,檢視台博館藏王大閎的設計圖稿原件,包括台北國父紀念館、虹廬(大洪公寓)、登月紀念碑、外交部辦公大樓等。
年事已高的王大閎,在同樣是建築師的兒子王守正陪同下,坐著輪椅出席,雖然不太能言語,但當龍應台和他提到國父紀念館、虹廬時,王大閎似乎特別有反應。
王大閎是台灣近代建築界的代表人物,也是第一代接受西方教育的華人建築師,作品融合東方文化內涵與西方現代建築特色,透過建築傳遞人文精神,目前台博館藏有王大閎建築圖說共22案、共計808件。
龍應台表示,王大閎設計的國父紀念館已經是大家成長的記憶,她是在擔任台北市文化局長時,因處理古蹟保存開始認識王大閎的作品,王大閎的爸爸是知名法學家王寵惠、爺爺王煜初對孫中山有巨大影響力,一家三代都和中華民國史有很大的關聯,她也感謝王大閎設計的許多建築都陪著大家成長。
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徐明松認為,王大閎在建築史上的地位,除了是把中式建築與西式建築融合外,在戰後台灣物資貧乏下,要以有限材料蓋出國父紀念館,非常難得,「國父紀念館雖然蓋成中國式屋頂,但下方沒有太多裝飾性的元素,是現代建築結合傳統的代表」。
徐明松表示,之後也將在花博舞蝶館附近重建王大閎在1953年蓋的第一棟建國南路自宅,將永久保留,提供民眾參觀。
台博館從2007年啟動「二次戰後台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研究計劃」,目前已徵集達9萬筆的設計圖說、照片資料,預計將徵集到10萬筆以上資料。
【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