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盼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浪潮

總統盼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浪潮總統馬英九今天說,上任以來大力拓展對外經貿關係,最終目標希望加入TPP、R
總統盼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浪潮
總統馬英九今天說,上任以來大力拓展對外經貿關係,最終目標希望加入TPP、RCEP,盼能整體、完整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浪潮。
馬總統上午在總統府接見美國前商務部長布萊森(John E. Bryson)等人。
總統說,5年前上任以來,大力拓展台灣對外的經貿關係,3年前與大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也因為這樣的關係,在2年前有機會與日本簽署投資協議;與新加坡、紐西蘭的經濟合作協議也會在近期之內逐步完成。
他說,政府採取多方接觸、逐一洽簽的方式與主要貿易夥伴進行有關經濟合作協議或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這兩個主要的協議,讓台灣能夠整體的、完整的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
總統表示,2年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夏威夷說,美國跟台灣有堅強的關係,台灣是美國經濟跟安全的夥伴。台美去年的貿易達到632億美元,美國是台灣的第3大貿易伙伴,台灣是美國農產品第3大的購買者;台灣是美國第11大的貿易夥伴、第16大的出口市場。
他說,美國高級的首長兩年來紛紛來台訪問,包括能源部、開發總署、商務部、國務院、貿易談判代表處的首長或者副首長。去年11月,台灣獲得美國免簽證計畫,今年3月也恢復1994年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架構下的協商,代表著雙方的關係一步步向前邁進。
此外,他說,政府關心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議題,上任後就宣佈具體的減碳目標,準備在2020年把排碳量降到2005年的水準、在2025年降到2000年的水準。
總統說,這是非常重大的承諾,尤其是當中華民國還不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成員,也沒有加入京都議定書,但是在這些減碳的政策上,「我們很勇敢的做出來這個承諾」;「這要花費很大的力量,才能夠勉強的達成」,但身為地球的一分子,對於地球的暖化,不能夠袖手旁觀。
總統:核四爭議最後交公投決定
總統馬英九今天說,再生能源目前還無法取代核能;核四停建爭議,最後將由公投做出抉擇,未來幾個月會透過公開辯論做決定。
馬總統上午在總統府接見美國前商務部長布萊森(John E. Bryson) 等人。
他說,布萊森曾任能源及電力公司加州艾迪生國際主席兼總裁長達18年,對能源有深入的瞭解;自1970年代創立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長期關心替代能源發展及環境議題,令人敬佩。
總統說,台灣是一個能源極度缺乏的國家,98%以上的能源仰賴進口,除盡量節能減碳外,也大力發展再生能源。上任後的第2年,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至今不論是風力發電或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都比上任時增加23倍。
至於其他的再生能源,包括地熱、溫差發電、潮汐發電、可燃冰,總統說,目前的進度都非常有限。
他說,台灣有亞洲最好的風場,風力相當充分。夏天是最需要發電的季節,但夏天的風很小,冬天風大,卻非用電的旺季,所以在氣候的配合上,風力發電無法與需求一致。
總統說,最近半年來,對於是否停建核能四廠,仍有許多爭議,「我們最後決定由公民投票來做出抉擇」。再生能源目前還無法取代核能,尤其是穩定性、效率還有相當的距離。
此外,總統說,由於能源依賴進口,液化天然氣的價格比核能貴2到3倍,所以「這個問題(指核四停建),會在未來幾個月當中,經過透明公開的辯論來做出決定」。
總統也說,美國愛達荷州對能源開發,具非常大的特色,4月間台灣與愛達荷州簽署了合作協議,開發台灣的深層地熱,「努力看能不能夠開發深層的地熱」。
總統說,布萊森是一位能源專家,希望藉此請教美國對核能的態度、頁岩氣外銷政策,尤其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任命孟尼茲(Ernest Moniz)博士擔任能源部長。孟尼茲本身是一位非常支持核能發展的專家,當中有哪些政策的含意,盼能從中學習經驗與智慧。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