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研討會 提正視現實等三結論
林濁水:謝長廷這次「務實百倍」

2013-07-10 15:29:02   876

港研討會提正視現實等三結論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30日在香港圓滿閉幕,大會達成擺脫對立衝突、開展

港研討會 提正視現實等三結論

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30日在香港圓滿閉幕,大會達成擺脫對立衝突、開展平等協商、正視現實,穩健推進兩岸關係發展等三點共同結論。

由謝長廷主持的維新基金會和中國大陸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29日起在香港舉辦兩岸關係發展與創新研討會,經過30日上午的討論與總結後,中午圓滿閉幕。

在閉幕前,研討會公布與會學者專家所達成的三點共同結論,分別是:

第一,兩岸共源同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得到兩岸主流民意的支持。台灣各政黨、政團及民間團體的參與,有助於全面反應台灣民意,穩健推進兩岸關係的發展。

兩岸政黨均應認識到,擺脫對立衝突、開展平等協商、推進雙方交流,為兩岸人民及國際社會所樂見。

第二,兩岸交流應讓廣大人民受益,任何協議應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符合人民需求,特別需要重視基層民眾的利益與合理關切,以利於維持兩岸關係長期穩定發展。

第三,迄今兩岸兩會(海峽交流基金會、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已簽訂19項協議,目前兩岸協商已進入深水區,彼此差異仍未解決。兩岸應面對歷史、正視現實,尊重民意與增進人民福祉,推進政策創新,促進兩岸共同繁榮發展。

這是謝長廷呼籲民進黨檢討「中國政策」,於去年訪問北京並提出「憲法各表」後,由謝長廷所主導的綠營專家學者和中共專家學者首度在港舉行研討會,就兩岸政治等問題交換意見,頗受外界關注。

謝長廷對陸學者提共同未來命運

民主進步黨前主席謝長廷30日在「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創新研討會」上向大陸學者專家說,「我們應該有共同未來的命運,可以創造」。

由台灣維新基金會在香港主辦、大陸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協辦的研討會於中午閉幕,謝長廷致詞時說,大陸領導人曾提到「亞洲命運共同體」,以及「憲法貴在實施」。

謝長廷說:「這都是我們共同的聲音。」

他說,亞洲命運共同體有一點很重要,即經驗和利害是連帶的,「就是你的命運和我連帶」,這點和社會主義的理想接近。

他說,沒人能獨自生存,都是靠很多人服務。所以,從大方面來想,全世界一樣,在亞洲、大陸、台灣都可以講命運共同體。

謝長廷說,現在能夠做的就是創造利害與共,不要去創造傷痛的記憶。

他向在座的大陸學者專家說:「我們沒有相同的過去,但是我們應該有共同未來的命運,可以創造。」

研討會這兩天在港舉行,謝長廷以基金會董事長身分主持會議。

林濁水:謝長廷這次務實百倍

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赴香港辦研討會,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30日說,比起上次的「開展之旅」,謝長廷突然之間務實了100倍。

謝長廷去年赴中國「開展之旅」,林濁水先前曾質疑開展之旅,他受訪說,謝長廷這次「突然之間務實了100倍」,雖然距離真正務實還有很多空間,但調整幅度已非常巨大。

他說,仍有許多待釐清部分,包括,這次到底是政治對話?二軌智庫政策對話?或學術會議?定位有點曖昧。

林濁水說,研討會沒有新見解,若要說有什麼特別意義,應當是「在一次正式會議中,那麼多人把北京已經知道的話再講一次,這是突破」;北京原本可能盤算「民進黨人士在台灣講,敢不敢在我面前講清楚」?

他說,謝長廷有些言談仍引爭論,這問題若不處理,長遠來說,不管謝長廷期待目標是什麼,都會受到一定限制。

日前赴中國參加「北京會談」的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說,民進黨與中國智庫如此的互動模式是好的,「交流就有意義,透過交流凸顯差異,更具有戰略意義」。

洪智坤說,過去國共平台強調「求同存異」,事實上是掩蓋了兩岸之「異」而往中共要的「同」傾斜;現在民共對話,民進黨態度應是「面對差異、解決爭議」。

對於媒體報導指謝長廷稱這次座談最大收穫是聽到服貿協議談判過程,雙方共進行60場工作會議,大陸對台灣讓利比WTO(世界貿易組織)更優惠30%,「本來應該要放鞭炮才對」。

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在臉書引述報導,諷刺「照謝先生在香港的講法,我們在立法院對服務貿易協議的抨擊,是受了國民黨的蒙蔽,才沒能體認中國讓利的善意」。

謝長廷稍後發聲明說,媒體報導是「惡意的扭曲」,他是指「如果像他們講的讓利這麼多,2年這麼多會議,為何反彈會這麼大?這就是認知的差異、或是資訊的錯誤、偏聽」。

【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