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接受專訪 台灣邁向RCEP

看星紐協議邁向RCEP及TPP馬英九總統昨(25)日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時表示,台星經濟夥伴協議(AST
看星紐協議 邁向RCEP及TPP
馬英九總統昨(25)日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時表示,台星經濟夥伴協議(ASTEP )、台紐經濟合作協議(ECA)最近將會簽署,這是試水溫,目標則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
馬總統表示,如果不談判、不開放,台灣就沒有機會加入區域經濟整合。開放項目不一定每項都稱心如意,但大致上對台灣是有利的。以下是馬總統接受專訪紀要。
問:國內對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有很多歧見,你怎麼看?
答:服貿談判過程中,都有徵詢業者的意見,但不是每一家都徵詢,主要是公會、主要企業。主管機關會權衡整體利益,微觀看單獨的企業、宏觀看國家未來發展願景。台灣的經濟成長八成都要靠外貿,目前在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或經濟合作協議,已嚴重落後主要競爭對手,如果繼續停滯不前,台灣的競爭力、出口會持續降低。
我上任之前,台灣已簽了四個FTA,都是中美洲的邦交國,占貿易總額不到1%。大陸是我第一大貿易伙伴,ECFA早收清單,占兩岸貿易總額16~20%,服貿簽署後占貿易總額比率又會增加,但貨品貿易協議才是主力。貨品貿易協議簽署後,我和大陸的經貿協議會暫告一段落。
我第二大貿易夥伴是日本,兩國已簽署投資協議,希望未來有機會簽署經濟合作協議。美國部分,在美牛問題解決後,台美1994年簽署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已恢復談判,但這和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不同,是用堆積木的方式,正在洽商合作項目。
台灣和新加坡、紐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議,最近就會完成,實質內容已談完,正進行最後的法律檢查,其他國家則採多元接觸,分別洽簽,希望能趕上進度。
問:政府同時推動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希望能與大陸一起加入,為何如此思考?
答:RCEP是以東協為主,加上大陸、韓國、紐西蘭、澳洲、印度,也就是東協十加六,變成很大的經濟整合,我們跟東協都沒有邦交,處於劣勢,將來大陸在RCEP 會扮演重要的角色,和大陸簽署協議後,情況會轉變,但還要很努力才行。
另方面也要進入TPP,但TPP是高品質的區域經濟整合,一開始就有八成的商品關稅要降為零,對我們衝擊很大,因此要逐漸創造條件。新加坡、紐西蘭不是很大的經濟體,但和星、紐簽署經濟合作協議是試水溫,在談判過程中,了解哪些項目是他們期待我們開放的。
1990年台灣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有人說台灣的農業完了,但2002年加入後,農業競爭力反而增加、產值提高。簽了ECFA之後,很多人都說,「查甫找無工(男人找不到工作)、查某找無尪(女人找不到老公),囝仔要去黑龍江(指小孩到大陸做工)」,結果都沒有發生。
我上任時,台灣與大陸的農產品貿易有3億美元的逆差,主要是中藥材,台灣的中藥材絕大多數都是從大陸進口,但現在像是台灣的石斑魚、秋刀魚、虱目魚、文心蘭,出口到大陸慢慢增加,農產品貿易逆差越來越小,這是貿易自由化帶來的利益。
談服貿協議 鼓勵業者「勇敢拿」
馬英九總統昨(25)日表示,兩岸已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希望年底再簽貨品貿易協議,台灣是一個有創意、有衝勁、有膽量的國家,兩岸經濟協議是有給有拿(give and take)的局面,期勉企業要有開創精神,勇於去大陸「拿」。
馬總統指出,貨品貿易協議簽署完成後,三年前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完整版就可呈現。貨品貿易協議在降關稅部分,將分數年和幾個層次調降,農產品開放也在檢討中。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後,在經貿部分,我與大陸還有哪些議題要優先協商?
答:目前正在進行的是貨品貿易協議,雙方都希望年底前談完,這樣,三年前簽署的ECFA完整版就可以呈現。但這要共同努力才行,兩岸間的協商會有些利益上的競爭,我們要開放、他們要保護、培植國內產業;我們嫌他量體大,他們認為我們競爭力強,這中間雙方都要有很多折衝。
問:貨品貿易協商是否有些原則?對大陸的開放是否低於世界貿易組織(WTO)承諾?
答:我方對外開放幅度原本就比較大,稅率也較低,未來開放給陸方的會比較少。就像我們和美國、日本談判,美、日兩國本來就已經對外開放,所以對我開放的量就會比較少,這是結構性限制。
但如果我們都不開放,別人也不會想跟我們談。這次兩岸服貿協議,國外都在看,台灣開放到何種程度,這會影響他們日後想不想跟我們談自由貿易協定(FTA)。
問:貨品貿易協議,如何降到零關稅?
答:分好幾級,有些一上路就零關稅,有些有緩衝期,若干年後再降到零關稅,十或15年為期,分為A、B、C、D、E 好幾級。
問:貨品貿易是否不擴大開放農產品進口、不開放大陸勞工?
答:台中石岡地區種的高接梨,從日本進口梨穗,但日本梨穗很貴,山東的梨穗相對便宜,這就考驗我們了,是否大陸的農產品都不能碰?這需由農民、農會大家一起考慮。
台灣是一個有創意、有衝勁、有膽量的國家,企業家敢衝、敢闖,遇到自由貿易協定「有拿有給」的局面,要有開創的精神。以前有從事製鞋業的台商跑到非洲去, 看到非洲人打赤腳,很多人說打赤腳,那不必來了,但台商卻認為「打赤腳就有空間」。又如太陽能照明設備,友邦布吉納法索的孩子在路燈下念書,我們整合太陽 能集光設備、鋰鐵電池、LED燈泡等策略聯盟廠商,完成「非洲一盞燈」的開發後,捐贈給他們。
問:政府如何協助產業因應貿易自由化?
答:當初因應ECFA開放,政府推出「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資源方案」,可能受影響的產業可申請輔導振興、調整體質、進口救濟,經濟部已經編了950億元,準備很多年,但ECFA開放以來根本沒用。
「馬三箭」 帶台灣打破悶經濟
馬英九總統昨(25)日指出,公共投資不足,經濟引擎效果就出不來,政府不排除編列特別預算,以支應明年度重大公共建設需求。他提及,下半年景氣會好轉,盼今年經濟成長率「保住該保的,保得愈多愈好」。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安倍三箭」振興經濟,馬總統昨天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時,提出他的「馬三箭」,引領台灣打破悶經濟。馬三箭包括,透過自由經濟示範區、兩岸經濟協議,帶動產業發展;匯率保持平衡,不大起大落;擴大公共投資,成為經濟發展引擎。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如何評價安倍三箭?
答:日本經濟失落近20年,長期處在消費偏冷、通縮狀態,這讓日本有條件做量化寬鬆政策。台灣沒有這個條件,一做進口物價馬上漲,民眾跟企業會受不了。不過,這不表示新台幣匯率可以完全不動,這一波日圓貶值,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也貶了,只是貶幅沒這麼大。
央行匯率政策不應該大起大落,產業的發展也不是光靠匯率競爭,還要看其他條件,目前央行對匯率採取平衡策略,我予以尊重。
問:匯率不走安倍的路,政府在刺激經濟上,有那些振奮人心的法寶?
答:主計總處公布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只有1.67%,遠低於原預估的3%以上,我看到數字時也嘆口氣。不過,若跨國相比,台灣第1季表現在四小龍中排名第二,僅低於香港的2.8%,高於新加坡0.6%與南韓的1.5%。最近剛公布的5月失業率,也降到4.06%,是我上任以來最佳表現,這些都說明台灣的 經濟競爭力沒有因不景氣大幅衰退。
下半年景氣情況會好一點,但全年經濟成長率能否「保二」還是「保三」,我認為要保住該保的、保得愈多愈好。近期兩岸敲定服務貿易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也快上路了,如果這些計畫加上桃園航空城與重大公共建設都可一一落實,對於經濟發展會有很大助益。
過去五年,我們的自由化、鬆綁做得不夠,兩岸服貿協議與示範區能為台灣具競爭力的高端服務業帶來發展,有助推升經濟表現。去年,台灣的國際醫療成長480%,新加坡、印度、泰國都在做國際醫療,我們有優勢的行業,就應該要引到示範區來做。
問:明年度中央政府公共建設預算受到人事、社福預算排擠,公建預算不足怎麼拚經濟?
答:我們剛開始編列明年度預算時,就注意到此問題。公共投資不夠,經濟引擎效果就出不來,因此,擴大公共投資是很重要的方向。8月底前,江院長一定會有特別做法,包括編列特別預算在內等各種可能性,都不會排除。
如果能像過去編列四年5,000億元特別預算,當然很好,不過,要考慮到公債法舉債上限的問題。另外,行政院也要看看能否從其他地方找出經費來,否則像現在交通部有不少案子因預算不足動彈不得。預算編列充足有助公共建設加速推動,現在絕對不能讓公共建設動能緩下來。
馬總統:都更 列優先工作
馬英九總統昨(25)日表示,都市更新對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卡住很可惜,政府會列為優先工作,他將親自督軍,克服瓶頸,讓都更重新上路。
關於房市健全化,馬總統表示,先前實施不動產實價登錄制度,是要讓房地產交易更透明,但他任內還不考慮實施不動產實價課稅,要等資料更完備、時機成熟才會推動。
馬總統昨天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暢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證所稅、奢侈稅、都市更新、公共建設等諸多熱門財經議題,也指出未來施政重心,以下是他接受經濟日報專訪的紀要:
問:都更案因文林苑事件幾乎停止,政府是否要繼續推動?
答:都市更新是「愛台12建設」中非常重要的項目,除了住宅區的都更,我們還做工業區的都更,已經花了120億元,把台灣的工業區都更做完。
我在台北市長任內八年做很多住宅都更,不但親自督導,並和地方民眾溝通。我曾提出「翻轉軸線、重振西區」的口號,因為台北市的發展不斷轉向東區,現在東、西區都繁榮了,像西門町現在有58家旅館,很多背包客在住,而中華路的拓寬,就可以看出來都更效果有多大,可見如果做的好,對經濟幫助非常大。
現在都更卡住很可惜,這對經濟發展非常重要,必須克服瓶頸,重新上路,不然到時候沒人贏。
像是大陸、香港,都更速度都比我們快很多。先前我們開會檢討公共工程如何加速,這是法律的問題,現在法律已比以前好很多,在實際執行時,會遇到申請程序繁瑣、要蓋的印章很多之類的問題,我會親自盯這件事情。
都更主要的責任在內政部,未來會請行政院加把勁,希望儘快有成果。
問:外界擔心政府推不動產實價登錄後,下一步要不動產實價課稅,有這樣的規劃嗎?
答:政府要遏止炒作歪風,推出一些健全房地產方案,若要推動實價課稅,要累積一定的資料,且不可以害到自住的民眾,所以要等時機成熟再來考慮。
問:在金融改革部分,因為二次金改有弊端,政府對金融整併似乎投鼠忌器?
答:金融開放我聽過很多意見,是要進一步鬆綁,不過,比起其他行業,金融業要更穩健一些。 兩岸經濟協議簽署後,台灣的銀行可以到大陸,台灣銀行家數很多,利潤也少,開放到大陸去,增加銀行的機會是好的。我會請行政院進一步研究金融開放,希望在謹慎監理當中,看是否還能找出空間。
奢侈稅 有效抑止炒房
問:奢侈稅是否檢討?
答:奢侈稅推出的時候,不是為了財政目標,而是社會目標,要抑制房地產炒作,原本預估一年可以收100億元的稅,兩年多實際上只收了80幾億元。
政府希望不要讓一般人買不起房子,推出好幾種措施,除了奢侈稅,還有不動產實價登錄制度,現在已累積了20幾萬筆,讓房地產交易透明度大幅增加。
上周末我到宜蘭烏石港,當地過去1坪二、三萬元,現在漲到20萬元,顯示經濟情況不是那麼不堪,先前有些地區房地產價格偏低,現在慢慢恢復正常,這證明奢侈稅並沒有影響房市,有抑制炒房地產作用。
【圖片為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