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信良:民進黨非反中 而是恐中

許信良在北京會談中發言再次強調,兩岸應仿造歐洲議會,建立中國議會。前民進黨主席、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許
許信良於北京籲兩岸成立中國議會
許信良在北京會談中發言再次強調,兩岸應仿造歐洲議會,建立中國議會。
前民進黨主席、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許信良在北京會談中發言提出三點兩岸在面對最終政治安排前會碰到的三個問題,其一,台灣人民不會接受任何會改變台灣現狀的政治安排,不僅民進黨不會接受,國民黨也不敢接受。他補充被認為逢中必反的民進黨,其實不是反中,而是恐中,而這要歸咎於國民黨早期的反共體制的環境。其二,任何抗拒一中框架的主張,也不會被中國所接受。其三,任何要求改變中國大陸政治體制的主張也不會被中國大陸政府所接受。因此,他提出可強化鞏固一中框架的具體主張「兩岸仿歐洲議會成立中國議會」,兩岸共同建立一個議會。
許信良說,歐洲整合可做為兩岸整合的參考。兩岸是特殊的關係,這點無庸置疑。李登輝先生也認為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兩岸的語言、歷史、血緣以及文化均具有極高的共同性,歐盟各國間的歷史共同性有兩岸人民那麼強嗎?絕對沒有的。為什麼27個歐洲國家可以排除歷史上的仇恨、爭先恐後加入,成立歐洲同盟?他更舉例,擁有百年世仇的德法兩國,都能整合在歐盟中,兩岸的歷史敵對是絕對沒有像德法那麼嚴重的。
他進一步闡明,這個議會可以確保不改變台灣現狀,包括台灣現有的政治體制、一切價值、生活方式等,這是台灣現狀,同時,這個議會也可以具體、有效的方式,解決雙方問題,中國議會也應該比歐洲議會更容易成立。成立中國議會,並不會改變兩岸各自的政治現狀體制甚至社會價值,這點應該能讓兩岸人民接受。
施行在香港行政特區的一國兩制,許信良認為是一個偉大的設計,但是台灣人民是不會接受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無法讓台灣人民相信中國大陸的善意。牽動台灣經濟主體的貿易,在兩岸ECFA下最重要的貨品自由貿易協議簽了好幾年,今年年底真的能順利簽署嗎?許表示「我也懷疑」。在兩岸政策上,中國要讓台灣人民相信「不改變台灣現狀政治體制價值」。並且,中國大陸把台灣人民當同胞的話,為什麼不支持台灣與美國、東南亞、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議呢?吳習會上,吳主席還懇求中國大陸RCEP,也沒有得到完全肯定的答覆,以上種種皆讓台灣民眾無法相信中國大陸釋出的善意。
許信良最後說,對於兩岸問題,不必在乎過去的爭議,應以創意、想像力以及禪宗精神來思考兩岸關係。他表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若不把兩岸問題當問題,它就不是問題,這樣兩岸問題才不會越來嚴重,才能順利解決。【美麗島電子報 鄭佳雲、吳愷】
北京會談:紅藍綠首度在京公開對談
由兩岸智庫機構主辦的北京會談於6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此次研討會的主旨是探討如何強化認同互信、探索政治安排,以深化與鞏固現有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以及兩岸相關智庫學者專家近百人與會。“北京會談”也是兩岸紅藍綠第一次在北京的公開對談,亦是繼去年“台北會談”之後又一次兩岸重要學術交流活動。
台灣方面有多位研究兩岸關係人士參與這次會議。例如,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邵宗海、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以及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等。
另外,受矚目的綠營參與人士有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許信良、專欄作家、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張百達,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張國城、專欄作家、前扁辦主任陳淞山以及自由撰稿人、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
中國方面則有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陳先才、全國台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 、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上海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倪永杰以及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等眾多學者參與這次會議。
此次研討會由台灣的兩岸統合學會及大陸的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主辦,財團法人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評論通訊社協辦。
在19日晚主辦單位的歡宴晚宴上,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說,“在座的各位都是老朋友,很多雙方的交往超過20年,這種交往的情誼也伴隨著兩岸發展的進程。”辛旗說,在過去的學術研討和各項交流當中,彼此相互之間都有故事,相信這種故事也是和海峽兩岸的關係相伴相隨的,非常高興看到兩岸關係發展最近有一個良好的氣氛。
辛旗認為,習吳會的相關議題及所達成的共同認知將成為本次研討會的重點,為深入地思考和觀察兩岸關係特別是政治對話提供一定的方向和借鑒。
兩天的議程共安排5場討論議題,每個議題將分兩組同時進行討論,10名學者發表談話,大陸和台灣學者各5名。【中評社/記者 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