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死因 癌症連31年居首

2013-06-06 18:58:42   864

十大死因癌症連31年居首衛生署今天公布101年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連續31年蟬聯首位,值得注意的是

十大死因 癌症連31年居首

衛生署今天公布101年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連續31年蟬聯首位,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事故傷害的死亡明顯下降。

衛生署統計室公布,101年國人死亡人數共15萬3823人,平均每3分25秒就有1人死亡,比100年快了2秒。標準化死亡率是每10萬人口450.6人,比100年減少2.5%。

101年十大死因順位與占率依序為:惡性腫瘤(28.4%)、心臟疾病(11.1%)、腦血管疾病(7.2%)、肺炎(6.1%)、糖尿病(6%)、事故傷害(4.5%)、慢性下呼吸道疾病(4.1%)、高血壓性疾病(3.2%)、慢性肝病及肝硬化(3.2%)、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2.8%)。

與100年相較,101年惡性腫瘤(癌症)是第31年高居死因首位,高血壓性疾病與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分別增加2.8%與1.1%,其餘各主要死因的死亡率均呈現下降,尤其以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下降5.7%最為明顯,原因是疫苗預防接種及慢性肝炎治療,事故傷害可以預防,死亡率也下降1.2%。

根據統計101年國人死亡中位數是75歲,男性73歲、女性78歲。依據內政部初步估計,101年國人平均餘命79.5歲,男性76.2歲、女性83.0歲,分別比100年增加0.3歲、0.2歲、0.4歲。

青年十大死因 愛滋首次進榜

衛生署統計,愛滋病首度進入101年青年十大死因榜內,有7人死於愛滋病,這是15到24歲年齡層愛滋感染者快速增加的冰山一角。

衛生署統計室指出,15到24歲青年去年死亡人數1340人,首要死因事故傷害占46.1%,死亡率有下降;次要死因自殺占14.6%,死亡人數增加最多;首次進榜的愛滋病,死亡人數僅7人,登上第十大死因。

值得一提的是,衛生署認為青年愛滋死亡者可能是延遲治療、延遲通報,以致7個死者中,有4人是民國101年通報當年即死亡,其他3人是100年通報、101年死亡。

衛生署防疫醫師、台大醫院感染科兼任主治醫師羅一鈞指出,這7個死亡案例只是冰山一角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101年新增2224個愛滋感染個案,其中635人是15到24歲,這個年齡層是愛滋感染者增加最快的一群。

羅一鈞說,這個年齡層可能不知道匿名篩檢,篩檢陽性又怕全天下都知道,想去看病又不想讓父母、老師知道,又可能沒有能力負擔醫藥費,或有中輟學、濫用藥物的間題,於是造成延遲篩檢、延遲治療與高死亡率。

他表示,感染愛滋病毒後,平均5到7年會發病,但也有1到2年就發病者,發病後如果沒有治療,死亡率非常高。為此,地方衛生單位會個案輔導解決青年群族的愛滋篩檢障礙、就醫障礙,必要時有「同儕陪伴」的就醫服務。

另外,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指出,隨著人口老化,中老年人的死亡率以癌症及慢性病居多數,國人死因有63%與慢性病有關,癌症死亡年齡則有後延的趨勢。

國人101年十大死因順依序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與100年相較,糖尿病(原第4順位)與肺炎(原第5順位)對調,高血壓性疾病(原第9順位)與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第8順位)對調。

【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