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資訊「洩密門」升級

2013-05-20 12:35:41   543

近日,被高盛曝出洩露用戶使用資料的彭博社可謂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及其他一些公共機構

近日,被高盛曝出洩露用戶使用資料的彭博社可謂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及其他一些公共機構之後,歐洲及亞洲一些國家的央行也相繼就洩密一事對彭博提出質詢。儘管彭博社表示已關閉相關管道,對其新聞工作人員訪問終端用戶資訊的能力做了限制,但多國央行以及數家國際機構紛紛表示開始追查彭博侵犯客戶資料隱私的案件。

高盛投訴彭博“窺探”客戶隱私

日前,因“洩密門”而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彭博社正面臨著更大的壓力。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及其他一些公共機構之後,歐洲及亞洲一些國家的央行也相繼就洩密一事對彭博提出質詢。

據《經濟參考報》16日報導稱,彭博“洩密門”事件於上週末被高盛曝出—彭博社一名記者詢問某位元高盛合夥人是否已經離職,事實上該合夥人僅僅是在過去幾周內沒有登錄彭博資料終端。因此,高盛對於彭博記者居然對用戶在彭博終端上的行為資訊瞭若指掌感到擔憂,並於上周對該公司正式發起投訴。

如果彭博的經濟金融資料僅供有限的幾家公司使用,這一新聞完全不會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度,而事實遠不會這麼簡單。據悉,彭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金融資訊服務供應商,其資料終端系統“彭博專業服務”可以幫助客戶查閱和分析即時的金融市場資料,並進行交易。目前,使用該資料終端的客戶遍佈全球,包括交易員、投行、美聯儲、美國其他官方機構以及全球各大央行等。

由此可見,高盛爆出的彭博洩密醜聞對於全球金融界都有著一定的影響,使用的個人和機構都難逃“窺探”的風險。而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的赫然在列,更讓這起事件變得愈發嚴峻。

儘管彭博社表示,在接到高盛集團的投訴之後,該公司已關閉相關管道,對其新聞工作人員訪問終端用戶資訊的能力做了限制,並新設“客戶資料審查官”一職來確保客戶資訊不再對記者開放,但洩密醜聞還是引發了金融從業者的強烈質疑。

多國央行調查彭博“洩密門”

本周,彭博“洩密門”事件再度發酵。由於洩露客戶資料,全球最大的金融資訊服務供應商彭博引起各國央行擔憂。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多國央行表示追查此事。

據《新京報》16日報導指出,目前彭博、路透等幾家規模較大的資料提供商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包括各國央行在列的金融機構都難逃資料資訊洩露的風險,既然使用恐怕在所難免,那麼,控制好彭博資料管理者和記者的流覽許可權就變得很關鍵。

“洩密門”被認為是彭博記者超越普通客戶許可權而看到更多的客戶資料。事件發生後,彭博重新設定了記者流覽資料的許可權,並表示:現在所有彭博記者查閱客戶關係資料的許可權與彭博客戶相同。

同時,彭博旗下的每一個員工都有自己的終端,包括其媒體部門超過2400名新聞記者,而他們的終端具有追蹤客戶最後登錄資訊以及查閱了哪些金融市場資料等特定功能。這對資料安全敏感度更高的央行等官方用戶來說,的確令人恐慌。

《南方日報》16日報導指出,業內人士透露,彭博終端洩密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財經版360事件”。對於個人而言,如果資訊洩露更多的只是接到騷擾電話、商家廣告等,但對於影響國家金融安全的中央銀行部門,哪怕資訊只是一舉一動被洩露出去,也容易造成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損失。

【中新網】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