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論壇:蔡英文釋友善訊息

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昨日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辦'民進黨與大陸對話的前景與挑戰'論壇,針對
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昨日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辦“民進黨與大陸對話的前景與挑戰”論壇,針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的“願與大陸直接並實質對話”一說,邀請綠營學者專家,解讀蔡英文講話的意涵,探討民進黨與大陸實質對話所需的環境、形式、時機與挑戰等問題。
與會者咸認,蔡英文5月2日說的“不排除在不預設政治前提下,與中國進行直接並實質的對話,精準地傳達台灣人民的觀點”,是民進黨的主流意見,也是一貫立場。尤以“不預設政治前提”至為重要,代表民進黨並未公開要求中共放棄一中原則,也不要求中共接受民進黨的台獨主張。
與會者也一致認為,蔡英文是向大陸釋出友善訊息。
論壇由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玉山周報總編輯王崑義主持;評論員有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林濁水,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前“考試院”保訓會委員陳淞山,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副主任、時事評論員余莓莓。
許信良說,蔡英文這番話是民進黨的既定立場,蔡在此時間點重提立場,是清楚表達民進黨的善意態度;兩岸對話只要沒有前提,都沒有問題,深綠支持者也不會反對,因為深綠也不要衝突緊張的兩岸關係;民進黨與中共因為有歧見才要對話。許信良說,民進黨與中國大陸除了政治圖騰有差異之外,雙方並非完全不相容;若能撇開政治圖騰,真正探討實質問題,不是沒有達成共識的可能性。
林濁水也認為,蔡的說法是民進黨一貫的大方向,民進黨過去執政八年,民進黨人士與大陸的接觸不計其數;只是信賴感不夠,雙方表現都有些僵硬。就長期來看,兩岸各政黨的立場都有調整,他也支持蔡在合適的時機上往前推進雙方關係,也期許北京調整腳步。
陳淞山也相當肯定蔡英文的說法,認為民進黨不只為十年政綱出爐做準備,也在為重新執政做準備;民進黨展示自信與能力去面對內部的挑戰與外部攻擊,並破除一般人以為民進黨恐共懼共、逢中必反的心理。民進黨中央應積極鼓勵黨公職與縣市長參加兩岸各領域的論壇和交流,以實際行動傳達民進黨願意進行兩岸對話的態度。
賴怡忠說,蔡英文這番話有四個重大信息,即對中國大陸表示善意,在國際上表明民進黨非逢中必反,在策略面上掌握黨內與中共接觸的實質主導權,以及重申不預設前提的立場。
余莓莓則以“正視現實、期待未來”八個字總結蔡英文談話,並希望中共也可以擱置爭議,雙方站在平等互惠的立場上展開對話。雙方展開對話的形式,就如同蔡提出的“堆積木”方式,從親近綠營的學者先交往,取得默契,鋪陳雙方互動基礎;從底層開始接觸,有助於相互理解、取得共識,也希望大陸求同存異、與時俱進。
王崑義總結表示,民進黨不必然反中,基層反對與大陸往來的聲音愈來愈少;在雙方對話不預設前提的狀況下,也許對國民黨、民進黨、共產黨三方來說,都是解套方案。
論壇在中評社台北會議室舉行。論壇整理稿全文將在《中國評論》月刊和中國評論新聞網刊發。
【中評社 / 記者 鄒巧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