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接受電台專訪:陸若願與台談漁業協議 也歡迎

台日漁協總統:不影響兩岸總統馬英九今天說,台灣與日本簽訂漁業協議,不影響兩岸交流,大陸如果願意跟台灣
台日漁協 總統:不影響兩岸
總統馬英九今天說,台灣與日本簽訂漁業協議,不影響兩岸交流,大陸如果願意跟台灣談漁業協議,政府也歡迎。
馬總統上午接受廣播電台專訪,主持人詢問總統對大陸在台日簽訂漁業協議反應的看法時,作以上表示。
總統說,跟日本簽訂的協議中,政府對釣魚台主權,一步都沒有退讓,但在漁權方面得到比較大的空間,「我不覺得我這樣做有什麼不對」。
馬總統表示,釣魚台問題,大陸方面認為應由他們和日本談,問題是台灣漁民漁權,「我身為總統,我出來協商、出來保障,這是理直氣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政府爭取到漁民出海捕魚時不受干擾,這對台灣漁民與台灣來講,都是權益上的維護與保障。
談到日本可以主動終止台日漁業協議,總統說,所有的條約、所有的協議都有這個條款,台灣與美國在1954年簽共同防禦條約,也是1年前通知就可以解約,可是維持了20多年。他不曉得為什麼人家不知道任何一個合約都有這個條款,「這是一個常識」。
總統認為,台日漁業協議當然不影響兩岸交流,因為他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就是大陸跟日本、日本跟台灣、台灣跟大陸都可以談,現在台灣跟日本談了,大陸如果願意跟台灣談漁業協議,政府也歡迎。
有關卸任後會不會想到大陸訪問?馬總統說,卸任時再說;主持人追問,會想邀請前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或前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台灣嗎?馬總統表示,現在都沒有去考慮這些,因為這些都不是最迫切的問題;迫切的問題是趕快把手上工作做好,包括擴大交流等,這些比較重要。
提高勞保上限 總統憂道德風險
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如果提高勞工保險投保上限,可能會發生道德風險,對收入較高的勞工有利,但收入較低的勞工無法獲利。
馬總統上午接受廣播電台專訪,在回答主持人有關勞工投保上限新台幣4萬3900元是否提高的問題時說,4萬3900元是投保金額上限,如果提高的話,可能會發生一些道德風險,就是只要補繳3年的費用,就可以拿到幾十倍一次領的金額。
總統認為,這樣對收入較高的勞工有利,但對收入較低的勞工反而無法獲利,這絕對不是說故意不讓勞工領更多的錢,而是看哪一類的勞工。
有關工商業大老提出希望政府提高勞保提撥率,總統認為,政府增加就是全民負擔,但因為這是一個社會保險,一方面由被保險人自己負擔一部分,雇主負擔一部分,政府負擔一部分,用這種方式分擔風險。
他表示,目前來說,勞保提撥率比率是雇主7成、被保險人2成、政府1成的「721」,到目前為止,政府認為這個比率是比較恰當的;企業界一定是希望減少負 擔比率,但像民主進步黨的方案是政府都不要付錢,而政府現在這個方案對勞工和企業界都比較合適,所以721還是比較恰當。
馬總統:證所稅可檢討
總統馬英九今天說,任何制度實施一段時間後都可以檢討,行政院與立法院會分別成立專案小組探討證所稅,看如何做得更好。
馬總統上午接受廣播電台專訪,對有關外界認為第一季經濟成長下修、消費不振,跟證所稅有很大關係的問題時表示,資本利得稅在國內談很多年,一直都沒有去嘗試,去年通過證所稅後,今年初實施,但實際上還是沒有繳,只是開始申報。
總統指出,政府態度一向是認為,任何制度實施一段時間後都可以檢討,而且大家認為股市低迷是因為證所稅的關係,但也有很多人有不同看法,也許證所稅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原因,所以需要做一些更周密評估。
因此,他說,行政院與立法院分別都會成立專案小組,探討這個問題,大家看看用什麼方式做得更好;這方面,行政院長江宜樺也跟他說過,很願意來討論。
總統表示,去年通過證所稅時,財政部也說過,先求有再求好;他這一任碰觸很多幾十年沒碰的問題,該動的就來推,但推這些東西有時確實不討好 ,例如軍教恢復課稅,當然軍教都不會很高興,可是為了租稅公平,所以把軍教納的稅拿來作為改善制度之用,讓大家感覺到政府改革是符合社會大眾利益。
主持人詢問,證所稅要不要停徵是不是因為馬總統的「面子」問題?馬總統說,不是,一定要考慮到租稅正義,但政府提出證所稅也說過,首先一定要收得到稅,第二是方式要簡便,第三要符合租稅正義,因此從財政部提出方案到立法院後來修改,都是秉持這樣態度。
總統表示,希望年金改革方案能如期在立法院通過,政府的方案可以讓勞工、軍公教領30年而不必擔心,這點最重要;面對不同意見可以再溝通,政府現在態度很開放,只要有對案就拿出來,透過試算量化,看錢怎麼分擔,這是財務問題,算清楚後大家慢慢就會了解。
至於主持人詢問,為什麼很多問題大家都找立法院長王金平陳情?總統說,他每週都跟王金平碰面,王金平都會反映企業界意見,例如企業界對證所稅與勞保年金改革,一定有站在企業界立場的看法,政府充分了解。
經濟預測失準 總統:想辦法改
總統馬英九今天說,經濟預測面對情勢變化大時,很難做到百分之百準確,失準就想辦法改,而不是怪官員,叫官員下台。
馬總統上午接受廣播電台專訪,主持人詢問,去年經濟成長可以下修10次,今年第一季預測也下修,官員要不要負責?
馬總統表示,如果經濟因為出口歐洲不振,就要經濟首長下台,這不盡公平;而經濟成長預測失準,主計總處預測經濟成長,也是根據預測當時所有的國內外數據,這種現象在國外很普遍,不是只有台灣預測不準,其他預測的也有很多不準。
對行政院長江宜樺認為台灣經濟很「悶」,馬總統認為,面對這種情勢,還是應該要冷靜,而不是在這個時候說預測不準就下台,那接下來就沒有人敢預測,要看預測時有沒有掌握所有資訊。
馬總統說,這個領域本來就不是那樣百分之百,因為手上掌握的數據就這麼多,做出的結論在當時來看是對的,但實際狀況變了,預測單位已就專業做到這個地步。
主持人詢問,對政府預測經濟成長失準不生氣?馬總統說,不是不生氣,而是想辦法改,不是怪官員為什麼預測錯誤,叫官員下台;過去官員預測正確時,怎麼沒人稱 讚呢?總是有時正確有時錯誤,因為情勢如果變化大的話,就很難做到百分之百。他不是說官員都是對的,也不是他維護官員,而是要很理性看待。
馬總統說,政府有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也有講,例如公共工程為什麼做得比別人慢,而政府馬上就會提出解決方案,「在未來1個月左右時間,就會拿出來」,說明到底什麼原因及如何改進。
提振經濟 總統:促消費增出口
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政府要趕快儘可能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接下來就是分散出口市場、增加出口。
馬總統上午接受廣播電台專訪,主持人詢問,台灣4月進出口負成長,媒體也報導全年經濟成長可能無法「保3」。
馬總統指出,第一季經濟成長1.54%,跟原來預估3.26%,確實下降很多,可是跟其他國家相比,韓國第一季經濟成長是1.5%、新加坡是0.6%,香港數據還沒看到,以四小龍來講,台灣目前跟韓、星相比還是最好。
他表示,也許有人會說怎麼都跟爛的比,問題是大家都碰到這個情況,台灣經濟成長70%靠出口,新加坡則是超過70%,所以「小而淺」經濟會有這樣的影響。
總統指出,換句話說,台灣出口沒有到達一個水準時,經濟就會呈現緩慢成長或衰退,這是台灣經濟情況使然;政府現在要趕快儘可能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接下來就是分散出口市場、增加出口。
他說,例如台灣出口東南亞不錯,但出口歐洲就很差,而且4月受歐洲衰退影響非常大。
總統表示,政府努力,都在努力,可是碰到外在情況不理想時,受到的影響可能比別的國家要來得大。
主持人詢問日本有「安倍經濟學」,台灣有沒有「馬總統經濟學」?馬總統說,每個國家情況不一樣,台灣對物價非常敏感,例如電價上漲,最重要的是會帶動物價成長,去年經驗很清楚,去年6月電價調漲,外界把政府罵到臭頭,因為大家對物價敏感度非常非常高。
馬總統認為,日本跟台灣最大不同,是十幾年來,物價有時是負成長,所以日本可以跟台灣不一樣,還希望物價漲。
對貨幣貶值救出口的說法,總統說,貶值是可以增加出口,但進口貨物價格會上漲,物價可能就要漲;他經常跟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交換意見,貨幣政策總是有利有弊,看什麼時機採取什麼政策,基本上匯率與利率還是應該由市場供需決定。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