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分48秒就有1人罹癌
癌症患易再罹癌 風險1.7倍

2013-04-30 16:09:40   617

每5分48秒就有1人罹癌衛生署今天公布最新癌症登記統計,癌症新增人數突破9萬大關,每5分48秒就有1

每5分48秒就有1人罹癌

衛生署今天公布最新癌症登記統計,癌症新增人數突破9萬大關,每5分48秒就有1人罹癌,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4度居首。

今天新發布的民國99年癌症登記顯示,每10萬人中有391人診斷出癌症,相當於每256位國人即有1人發現罹癌,不到6分鐘(每5分鐘48秒)即有1人罹癌,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3倍。

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99年為62歲,較98年年輕1歲,國內發生人數最多的前10大癌症,依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子宮體癌、子宮頸癌。

隨著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及癌症篩檢的推廣,國人癌症發生人數仍有增加的趨勢。其中列入篩檢項目中的大腸癌,人數增加最多,99年較98年增加1152人,短短1年就增加12.4%。

衛生署每年分別公布癌症登記、癌症死亡統計,由於癌症登記需要統整病人輾轉就醫資料,會有3年時間落差,至於癌症死亡則為前1年資料。

癌症患易再罹癌 風險1.7倍

癌症統計顯示,罹患癌症的人,再罹患第2個癌症的風險是一般人1.7倍,尤其罹患口腔癌,再次罹患口腔癌、 食道癌風險最高。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今天說,已故的藝人徐風是典型案例,6個器官罹患8個癌症,徐風曾以此切身之痛,因此寫下請勿 「香」、「檳」、「酒」,也就是不要抽香菸、嚼檳榔及喝酒過量。

邱淑媞分析今天發布的民國99年癌症登記資料,她說,罹患第1個癌症的人,得第2個癌症的風險是一般民眾得癌症的1.7倍,以個別癌症區分,如果第1個癌症是口腔癌,則風險變成3.8倍。

她認為,癌症危險因子包括紅肉、高油脂、高熱量、低纖少蔬果、缺乏運動的飲食運動型態,以及毒性物質暴露、基因等,得第1個癌症的人,如果不改變生活習慣,打破罹癌危險因子群聚現象,很容易再度罹癌。雖然,癌症化療、放療等療程本身,也可能帶來罹患風險,但是所占比重極低。

香菸是入門毒性物質,統計顯示,台灣抽菸者過半數同時有嚼食檳榔、過量喝酒等壞習慣,口腔黏膜直接暴露於毒性物質,又有檳榔纖維的物理摩擦,不但更容易得第2個癌症,而且罹癌年齡提早到53歲左右。

交叉分析顯示癌症登記資料,在所有的罹癌病人中,口腔癌患者發生第2個癌症風險,是其他癌症患者的2.4倍,而且最容易罹患的第2個癌症還是口腔癌,其次是食道癌。

非口腔癌的男性癌症病人再得第2個癌症風險,也比一般人高,最常發生的第2個癌症是大腸癌、肺癌、肝癌。

【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