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文:核四公投上陣 兩岸政治對話沒了

2013-04-29 13:30:05   995

台灣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副教授、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前主任董立文,23日在成功大學南瀛國是論壇中表示,大陸

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副教授、民進黨中國事務部前主任董立文,23日在成功大學南瀛國是論壇中表示,大陸評估兩岸政治對話最可能突破的時間點就是今年,但馬政府宣布今年舉辦核四公投,這個議題將完全取代兩岸政治對話在政治氣氛上的塑造。

位於台南的成功大學23日舉辦“南瀛國是論壇─中共黨政換屆後內外政經形勢之展望”,董立文受邀發言指出,馬英九提出核四公投,中共非常關心,也對馬英九非常的不滿。因為,因為今年台灣沒有選舉,兩岸政治對話最可能突破的時間點就是今年;此時,馬英九提出核四公投,等於預示了今年台灣所有的政治議題,就會環繞在核四公投並一直演進下去。

董立文指出,中共其實不關心公投結果,但是非常關心公投過程與意涵,以及時機問題。北京希望今年政治對話有所突破,但馬英九偏偏在此時提出公投議題。目前推估,核四公投最可能的時間點是在今年年底,公投議題,屆時將完全取代了兩岸政治對話在政治氣氛上的塑造。

董立說,馬英九日前密集接受媒體專訪,包括《蘋果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及與美國大學的視訊會議,馬四個公開接受訪問,他觀察後可以歸納成一句話就是“拒絕政治對話”或“拒絕政治談判”。

董立文論述時,聚焦在中共十八之後對台政策的變化時,還提出三個面向觀察:

一、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上任後,對台政策基本方針與原則不會改變。習近平知台,並不代表友台,知台與友台是兩回事。習近平非常了解台灣,但不代表習未來對台灣的政策會更加的親近。從十八大到目前,習近平對台政策的公開指示非常少、相關的講話也非常少,唯一個較明確的證據,是國台辦發表的“穩中求進”。

二、看俞正聲、李克強與張志軍三人過去一系列對台相關講話,可歸納的重點,都在訴求“一家人”,也就是訴求民族情感,來改變台灣的民族認同,這是對台政策今年以來特別強調的。

三、追蹤國台辦系統發言,可以看到三個階段及兩個關鍵轉折:

其一,十八大召開的去年11月18日至1月16日的這段期間,包括十八大政治報告與國台辦發言,都是在要求政治談判;最明鮮的轉變是過去的馬英九與胡錦濤的共識八字,兩岸關係“先經後政、先易後難”不見了。

其二,1月16日才看到國台辦出來揭示,兩岸關係轉為“循序漸進、先易後難”。未來兩岸關係不再那麼強力的去推動政治談判。約略在那個時候,馬英九也提出兩岸關係三點“先易後難、先緩後急、先經後政”。兩邊的集交點是“先易後難”。

第三個階段,3月22日,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平潭會議首度亮相時提到,未來兩岸的政治對話就要進行了,名稱叫和平論壇,民間先行。所以,歸納國台辦系統今年要做的就是“政治對話”、“和平論壇”、“民間先行”。

董立文說,未來兩岸關係也許小風波不斷,但是兩地各層面關係的緊密發展趨勢應該不會改變。而擺在習近平面前的,想要突破對台政策的成果之路有兩條:一條是走國共論壇,實現兩岸政治談判,當然是民間先行和平論壇;第二是建立民共平台,突破統獨僵局。

【中評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