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封謝長廷微博 兩會後可望恢復
微博被封係小事 龍應台:不值得評論

明報報導,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開設微博帳號不到24小時被封口,在兩岸都引發 不小風波。十二屆人大、政協
謝長廷微博封口 可望兩會後恢復
明報報導,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開設微博帳號不到24小時被封口,在兩岸都引發 不小風波。十二屆人大、政協會議即將在3月初召開,北京如此謹慎應是不想讓重大權力交接過程節外生枝,謝的微博帳號可能在兩會之後恢復。經此一役,北京吃 了悶虧,台灣藍綠兩黨心中暗爽,未來綠營與中共在大庭廣眾下公開磨合,難度還是很高。
謝長廷的微博一經認證,短短幾小時暴衝了6萬粉絲,聲勢直逼 日本的蒼井空,大陸網民對謝熱情,確實頗讓各界意外。過去這些綠營大老在中國媒體上被罵得萬惡不赦,現在不只一躍而為官方座上嘉賓,還在大陸網民之間成為 熱門博主,形勢變化之快令人目不暇給。台灣各界對此也是叫好之聲不斷,不料話音未落便遭封口,引發兩岸網民同聲譴責。
封殺謝微博 京反應過度
台 灣朝野當然以言論自由反對封帳號的粗暴舉動,大概只有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暗自慶幸,才會冷言冷語消遺曰「對中國不要有錯誤的期待」。面對言論自由議題用這種 表達方式頗讓人訝異,也因此蘇的態度並未得到綠營廣泛支持。微博開設雖不到24小時,可說是「藍綠都讚揚,除了蘇貞昌;兩岸都捧場,除了共產黨」。不論在 台灣或大陸,謝已然是這場微博秀的勝利者。
面對政權交接,大陸維穩的壓力很大,冒不起風險,但封口之舉讓北京在台灣政策的對內與對外宣傳上都做了 極糟糕的示範。這一封是封早了,謝雖伶牙俐齒,政治上卻很識相,聰明而靈活,耍嘴皮吃豆腐自是在行,但既要與北京打交道,就不致於讓北京太難堪,微博上比 他麻辣勁爆的名博主所在多有,中共實毋須出此下策。
與綠營互動成果不應放棄
中共新領導人才說要容得下批評,封謝帳號之舉讓很多人大失所 望。現在看來,民共交流不只民進黨沒準備好,共產黨叫了這麼久也一樣沒準備好。目前看來,封帳號是為防兩會期間出什麼差錯,應該在兩會之後就會恢復,至於 理由,找個底下人操作不當之類的藉口就成了,否則好不容易敲鑼打鼓建立起與綠營互動的一點成果就這麼沒了,相當可惜。
陸封謝長廷微博 龍應台不評論
中華民國文化部長龍應台今天說,中國大陸的審查制度超乎想像,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微博帳號被大陸封鎖一事,不值得評論。
龍應台結束法國訪問行程後轉抵倫敦訪問,下午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台灣研究中心發表演講。
龍應台演講的場地原本只能容納140人,卻吸引超過350名觀眾,現場擠爆,不少人席地而坐,觀眾並熱烈爭相提問,有人詢問龍應台對謝長廷微博帳號日前被大陸封鎖的看法。
龍應台首先簡單回應,這個問題不值得評論,引起現場一片笑聲。
她說,「中國大陸的審查制度超乎你的想像,因此相較之下,謝長廷的微博被封鎖是很小的事,大家應該把關注的焦點放大,還有很多重要的問題值得關注,謝長廷的微博被封一事很小、不值得評論」。
被大陸媒體問到訪問大陸的時機與身分問題,龍應台說,她曾多次說過,任何時間去大陸訪問都是好時機,至於是否要以文化部長的身分前往,需要討論後決定,「如果有政治的障礙,我們就必須評估什麼是最重要的事」,以及是否需要強調文化部長這個職銜做為里程碑。
對觀眾問到與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相比,龍應台說,「這問題好比是拿香蕉與橘子相比」,蔡英文是全職投入的政治人物,她則是全職投入的作家,只是安排個人的時間暫時擔任文化部長的職務,因此兩人不能相提並論。
亞非學院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達菲(Dafydd Fell)今天擔任龍應台演講主持人,他告訴中央社記者,龍應台提出以文化軟實力推動台灣民主發展,甚至於改善台灣與國際社會及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這個觀點令他印象很深刻。
他說,龍應台極具耐心聆聽觀眾的問題,主動分享個人的寶貴經驗,並與觀眾熱烈互動,是過去台灣研究中心舉辦的講座中所罕見。
龍應台:推文化交流促兩岸和平
中華民國文化部長龍應台今天在倫敦指出,中國大陸在尋找未來時,台灣經驗的參考價值比美國或歐洲更大,兩岸要達到和平,必須來自人民真正的互信,文化交流可扮演重要角色。
在這場「與龍應台面對面」演講中,龍應台說明,文化部是1949年以來第1個新增的部會,她要感謝總統馬英九,而文化部的核心目標除了縮小城市與鄉鎮的文化落差,同時要增加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參與,另一個任務是促進兩岸和平。
龍應台告訴觀眾,她在著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裡曾寫到,我們這一代最重要的任務是防止海峽兩岸發生任何的戰爭,兩岸領導人可以握手或簽署和平協定,但是如果沒有來自人民真正的互信,任何簽署的協定都不是很可靠,強調與大陸進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龍應台告訴中央社記者,今天演講來了許多觀眾,英國的觀眾很多,也有德國人和其它歐洲人,有人開車遠道而來,這表示對台灣有興趣,而且看見台灣價值的人愈來愈多,大家對台灣有高度的關注與強烈的關心,凸顯台灣雖然和中國大陸相比很小,但是它在華人世界裡的地位是無庸置疑的。
龍應台說,尤其中國內部在尋找大陸的未來時,台灣用低調、從容的生活方式從事文化與其它建設,台灣經驗的參考價值比美國或歐洲來的更大。
她指出,「台灣現在所做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動作,它所代表的意義,整個華文世界都在看」,尤其是對中國大陸在尋找未來時,因為台灣的歷史與語言的脈絡與中國大陸相近,對大陸更具參考價值,「因此台灣要好好的做,每一步都要好好的做」。
龍應台以「沙漠玫瑰」形容台灣正在慢慢綻放,摒除意識型態和偏見觀察它,將是千載難逢看見一個真實且具歷史性發展的機會。
龍應台進一步表示,台灣要更深入了解國際,且將眼光看向世界,如此才能了解用什麼語言與世界溝通。
她說,「我自從上任以來訪問美國、加拿大、法國到英國,有一個很明確的感覺,國際的門對台灣是非常敞開的,非常歡迎台灣,前提是你要懂得用什麼樣的語言去解釋你是誰,用它所了解的語言去解釋,所有的門都是開的」。
針對記者詢問,在歐洲推動台灣文化的策略是否與其它地區不同,龍應台肯定表示,策略確實應有不同。
她舉例說,在法國訪問時,從文化部到所有文化機構的負責人,在她訪問前都做足了功課,深入了解她的著作與生平,連到巴黎郊區一處小市鎮考察文化公民權的落實情況時,市長也說,「我知道你懂多少國的語言,我也知道你寫過什麼書」。
龍應台說,訪問法國期間,法國幾乎把她作家的身份看的比部長身份還高,這種鮮明的態度和美國非常不一樣;法國對文化與價值的認識與美國不同,以此來看,與美國和法國做朋友,方法也要不同。
龍應台26日將前往劍橋大學發表此行第2場公開演講,停留英國期間並將拜會英國文化協會、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A)等。
訪倫敦藝文中心 龍應台很震撼
中華民國文化部長龍應台今天抵達英國訪問,參訪倫敦知名的「南岸藝文中心」,對國家級的展演中心深入社區推動文化活動,直言很震撼,並說有許多值得台灣借鏡與學習之處。
龍應台與訪問團成員抵達南岸藝文中心(Southbank Center),受到執行長畢紹普(Alan Bishop)及藝術總監凱利(Jude Kelly)的熱烈歡迎,並簡報說明南岸藝文中心歷史源起、經營策略與理念等。
龍應台會後告訴中央社記者,2007年她曾應南岸藝文中心邀請參加文學節,為參加見面會的讀者朗誦作品,印象中的南岸藝術中心就像台灣的兩廳院是很大的表演廳,闊別6年再訪,令她感到十分驚訝。
令龍應台驚訝的第1件事,是南岸藝文中心內到處都有小孩,就像是一個社區活動中心,聽了工作簡報後最震撼的是,這個國家級的表演廳,完全沒有高高在上的架子,努力推動藝文工作深入社區,如同社區文化中心。
她說,南岸藝文中心將世界的文化帶到這裡,有空房間時就請附近的民眾來做裝潢,屋頂需要花園時就聘請懂得園藝的流浪漢或殘障者來做,與市民深入互動,這些都令人非常震撼,「我們可以向他們學習及借鏡之處太多了」。
占地21英畝的南岸藝文中心,成立於1951年,位在泰晤士河南岸,附近有英國電影協會(BFI Southbank)、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及莎士比亞全球劇院等知名藝文機構,是英國規模最大的藝文活動據點,每年吸引超過300萬名遊客前往參觀。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