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癱 母病 弟殘 孝子獨撐家計
日子過不下去 合議共赴黃泉

蘋果日報報導,雲林縣發生一家4口共赴黃泉的悲劇。孝子曾建富的父親中風又失明、弟弟肢障無法工作,母親身
蘋果日報報導,雲林縣發生一家4口共赴黃泉的悲劇。孝子曾建富的父親中風又失明、弟弟肢障無法工作,母親身體也不好,全家經濟重擔都落在他身上;個性好強的他從不對外求援,不料1年多前因長期頭痛失業,全家僅能靠微薄積蓄度日。他自覺年關過不去,竟先燒炭等熟睡中的家人死亡後,自己再上吊自殺,26日被警方發現時,一家4口已氣絕身亡,他的存款只有9千多元,扣掉待付的房租,僅剩千元可過活。
警方指出,死亡的是父親曾天賜(63歲)、母親蔡鳳梅(60歲),大兒子曾建富(39歲)和小兒子曾建隆(37歲),父母和小兒子死亡時間約3天,初步勘驗是一氧化碳中毒;大兒子死亡約2天,是上吊窒息。
曾說「定能養一家」
曾母娘家姊妹悲痛說,大外甥曾建富因父病弟殘,10幾年來獨力支撐家計,但他從不喊苦,反而對母親說:「放心!我一個人一定能養你們3個。」可能是壓力太大,獨木難撐,才會尋短求解脫。
警方調查,曾父有糖尿病,中風又失明,小兒子因車禍右腳截肢、雙手又萎縮,兩人都是殘障人士,需曾母照顧,家中經濟長年靠大兒子在工廠上大夜班維持,2年前一家人搬到虎尾鎮德興街租屋居住,房租每月8千元,從沒欠過,1年多前大兒子因經常性頭痛失業,全家陷入困境。
雲林縣政府表示,曾家僅申請父親和小兒子各4700元殘障津貼,不曾向他人訴苦或求助,因此社會處沒列入高風險家庭,也不知是低收入戶,縣府將協助辦理喪事。
頭痛失業用光積蓄
26日下午,莊姓鄰居見曾家3天沒開門,又發現門縫貼著膠帶,於是報警。雲林縣消防局下午2時43分出動救護車前往,警方請鎖匠開門進入,不料屍臭味撲鼻而來,屋內4人已死亡多時。
警方指出,曾家小兒子躺在1樓木椅上,身上蓋薄被,曾家夫婦睡在1樓房間床上、神情安詳;大兒子則在2樓房間門口上吊,腳踝綁繩子、膠帶貼住口鼻,再以塑膠袋套頭,用繩子纏頸,顯示死意甚堅。
警方在屋內沒找到遺書,翻查到大兒子曾建富的存摺,發現只剩下9千多元存款,依存款紀錄,顯示1年多前他有工作時,家中所有支出全靠他每月3萬多元薪水過活,父親和弟弟每月共9400元殘障補助款撥入他戶頭,都沒動過,後來他失業,沒收入養家,才開始動用存款和殘障補助款。
姨哭:為何走絕路
警方研判,曾建富眼見要過年了,9千多元存款付出8千元房租後,生活費僅剩1千多元,自覺實在過不下去了,才帶著家人尋短。警方人員想到他身心所受的煎熬,都紅了眼眶。
曾母的姊妹聽到噩耗趕到,抱頭痛哭,表示「日子難過可以想辦法,一枝草總有一點露啊!為什麼要走絕路?」鄰居莊太太表示,3天前凌晨近1時聞到曾家有焦味,走近查看聽到裡面有電視聲,心想沒事才沒過問,沒想到竟然出事。
檢察官發現1樓放著烤肉架和金爐,裡面有燒炭餘燼,1樓往2樓的門用膠帶封住,研判應是上周三凌晨,大兒子等父母和看電視的弟弟睡著後,在1樓燒炭,自己待在2樓,隔天確定父母和弟弟都死了,再回到2樓上吊自殺。也有可能是一家人合謀自殺,仍待查證。
「顧家人忽略自己」
針對這樁家庭悲劇,署立玉里醫院精神科醫師孔繁錦認為,大兒子「只顧著家人,卻忽略自己心理也病了。」他說,大兒子會頭痛,或許即是承受不了負擔的警訊,但他不看醫生又不向人吐露心情,導致壓力越來越大,終致走上絕路。他強調,這種家庭須靠親友鄰里提高警覺,及時通報救援。
社會學博士、大葉大學助理教授施建彬表示,年關將屆,也是憂鬱症好發、自殺率偏高時節,社福單位應主動關懷弱勢和高風險家庭,避免憾事發生。
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教授王以仁認為,雖然地方政府社工人力不足,但要預防類似悲劇再發生,仍應更主動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