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萬長:轉型,以創新為核心

2012-12-25 15:42:39   667

蕭萬長:轉型以創新為核心前副總統蕭萬長今天表示,台灣過去以成本控制為基礎的代工模式已無以為繼,建議應

蕭萬長:轉型 以創新為核心

前副總統蕭萬長今天表示,台灣過去以成本控制為基礎的代工模式已無以為繼,建議應重新定位為亞太加值服務中心,以創新為發展核心,台灣才能真正轉型為經濟先進國家。

中華民國中樞慶祝行憲暨總統府月會,上午在總統府內舉行,邀請蕭萬長發表「以積極態度迎接未來挑戰─台灣的全球經濟戰略」專題演講,總統馬英九、副總統吳敦義、立法院長王金平、司法院長賴浩敏、考試院長關中、監察院長王建煊等人都在場聆聽。

蕭萬長表示,台灣的經濟困境如果是景氣因素,只要靜待全球景氣復甦,經濟自然會好轉;反之如果是結構上的因素,目前的困難就不會自動消失。他認為,結構因素才是台灣經濟困境的關鍵。

蕭萬長首度為台灣經濟發展提出他的全球戰略構想,他表示,首先必須為台灣在全球的角色重新定位。

他指出,台灣最為人稱道的是地理、文化及人才優勢,同時位於大陸、美國、日本、東協 4大經濟體間的樞紐位置,能輕易連結四方的產業與市場。

蕭萬長說,台灣獨特的歷史背景讓文化極為多元,同時充滿活力的社會和教育制度,源源不絕培養出許多高素質人才,這些特色綜合起來成為台灣獨一無二的優勢。

根據台灣的優勢,蕭萬長建議台灣可以定位為全方位的「亞太加值服務中心」。

蕭萬長表示,面對產業的國際分工更為複雜精細,消費型態走向個人化與精緻化,為因應這些趨勢變化,台灣在生產層面上,可以增加服務的內涵,在產品上增加系統設計與解決方案,並透過這些加值,建立起新的特色,才能擺脫台灣在產銷上受外人宰制的宿命。

在服務層面上,引入科技的元素,增加創意與文化的內涵,讓服務更精細與精緻。讓這種加值帶動服務業的更新。

蕭萬長指出,在發展亞太加值服務中心的過程中,未來發展核心應該是創新,而非複製;也唯有創新才能創造價值,才能催化產業內在的改變,讓台灣真正轉型為經濟先進國家。

至於創新領域,可以是產品的創新、服務的創新、營運模式的創新,以及系統解決方案的創新。

蕭萬長表示,創新以人才為本,建議政府以前瞻的眼光及充裕的經費,徹底檢討改進當前的教育科研體系,全面更新不合時宜的法規制度,在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留用人才上建立有效的誘因和激勵制度。

除了培養人才外,蕭萬長建議政府可考慮運用可掌控的閒置資金,成立「創新發展基金」,且此一基金應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出發,主動尋找與國內產業有關、具有重要創新的專利,但缺乏資金的國外企業,利用併購或投資的方式取得智慧財產權,擴大台灣的創新能量。

蕭萬長:怒目相視的朝野難撐家

前副總統蕭萬長卸任後,今天首度回總統府演說,他呼籲各界應團結支持政府改革,怒目相視的朝野無法共同撐起一個家園。

蕭萬長過去承諾,5月20日卸任副總統後,仍將以總統民間友人身分提供建言;今天是他卸任後首度回總統府提供建言。

蕭萬長引用美國已故總統甘迺迪的名言,「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並呼籲大家應團結支持政府改革,「分裂的台灣無法繼續向前邁進,怒目相視的朝野也無法共同撐起一個家園」。

蕭萬長表示,台灣經濟愈來愈依賴出口帶動,但產品附加價值無法提高,相同出口能換得代價愈來愈低。

不僅如此,蕭萬長認為,兩岸產業逐漸形成垂直分工,台灣出口地區高度集中於中國大陸,這種現象並不利於台灣經濟穩定。

蕭萬長說,台灣主要貿易競爭對手韓國,早就在區域經濟結盟上積極布局。令人憂心的是,台灣完全被排除在多數自由貿易談判外,目前尚未能實際加入任何多邊自由貿易區域。

他表示,台灣應根據自身優勢,將自己定位為全方位的「亞太加值服務中心」,並在發展過程中,體認到台灣未來的發展核心應是創新,而非複製。政府可考慮運用政府可掌控閒置資金,成立「創新發展基金」,協助擴大台灣創新能量。

蕭萬長認為,很多國家認為台灣市場開放程度尚未成熟到足以開展自由貿易談判,從某種程度上看,這是政府近年積極與各國洽簽自貿協定,卻進展緩慢的原因之一,「我們對此當然應該深刻檢討」。

【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