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湄公河野望與日本新戰略

2012-01-31 16:33:20   1269

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JIIA)於2010年3月10日,刊出明治學院大學江橋正彥(EbashiMasa

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JIIA)於2010年3月10日,刊出明治學院大學江橋正彥(Ebashi Masahiko)教授的文章,題為「Japan\'s New Strategy toward the Mekong Region」,內容提到中國在湄公河區域影響力的上升,日本要如何因應。筆者在拜讀文章之後,整理分析其論點並試著提出補充的看法。首先從中國對東南亞外交政策談起,接著為日中兩國在區域的角色,最後是日本應如何行動。



一、中國開始在湄公河擴大影響力



江橋教授提到,今年中國和東協建立了ASEAN+1後,接著進行大規模的物流計畫,為了連接中國和東南亞的陸路,從雲南省省會昆明建設連往緬甸實兌(Sittwe)港的石油和天然氣的油管、從泰國西北的清邁省連結一條石油通道經由湄公河前往雲南等等。自1999年開始,中國就開始推動在東南亞的積極外交及加強經濟上的連繫,特別是湄公河地區的CLMV(註一)諸國。



江橋教授提到,中國對東南亞戰略的主要目標有四個,分別是:確保通往印度洋的戰略通道,而不必經由麻六甲海峽;確保資源,包含礦藏資源,像是石油、天然氣、水資源等;確保中國產品的市場;促進中國內陸經由邊界貿易的發展。



眾所周知,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國力日增,在這之後中國的大國外交態勢已明顯的展現出來。據2009年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出版了一份具指標性的研究報告《中國的國際行為》(China\'s International Behavior)就提到中國強打的睦鄰外交牌,但筆者認為,中國在湄公河的作為表面上是睦鄰,但私底下涵蓋著中國在作出積極行為的背後利益。



二、日中在湄公河流域的競逐



筆者認為,中國這幾年急欲與CLMV等國建立友好關係的主要目標在於天然資源,而在援助、貿易及領導權上與日本展開競爭。中國迅速擴大在CLMV諸國的影響力在貿易與權力上已擠壓到了日本的利益,迫使日本重新思考對湄公河區域的戰略。因為近年來日本在對東協和對CLMV的貿易出口額逐漸下降,而中國的出口額則是穩定的在上升當中,如附圖所示。



除了中國的援助,日本對東南亞國家的援助也由來已久。在日中貿易及援助競逐之外,還存有權力政治因素。與此同時,湄公河諸國之中,特別是與中國接壤的越南、寮國、柬埔寨,對強大的中國有著歷史性的複雜情感,且儘管他們的國家規模相對較小,但還是希望藉由與日本建立較強的經濟連結,維持與中國的權力平衡。



三、日本應如何努力朝向新戰略



江橋教授認為,兩國在某些領域能發展一個互補合作的關係,像是建設基礎設施及人力資源開發,以促進亞洲最貧窮地區的持續發展。他提到促進東協整合的新方式是減少區域內鴻溝,更困難的挑戰是預防湄公河區域諸國成為中國的衛星國家,和防止最終建立亞洲的中國中心秩序。



因此筆者認為,減少區域鴻溝最主要的方式為進行開發援助;而預防中國成為東南亞政治領導中心的方式是形塑日中湄公河區域政策的對話框架,而在去年已舉辦了首次的會議,此將是未來中日兩國合作的基礎。



最後,日本的新戰略則是與中國除了在合作之外,也應擴大ODA(註二)的援助效率和軟實力的推動,如設立援助監督機制、藉援助推廣日本文化等,並避免讓湄公河流域成為日中權力競逐的舞台。

















日中兩國對東協出口額的變化
資料來源: Masahiko Ebashi,〈Japan\'s New Strategy toward the Mekong Region〉,《JIIA》,

http://www.jiia.or.jp/en_commentary/201003/03-1.html


 

(註一)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等四個印度支那半島中最落後的國家,為英文字首縮寫CLMV。


(註二)ODA為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之縮寫。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