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中評會 馬英九提出未來三年兩岸政策三大重點

2012-11-15 16:12:25   1016

馬英九3日上午在國民黨第18屆第四次中評會指出,自他2008年上任後不斷努力改善兩岸關係,兩岸不但擴

馬英九3日上午在國民黨第18屆第四次中評會指出,自他2008年上任後不斷努力改善兩岸關係,兩岸不但擴大交流,而且簽署ECFA等18項協議,未來將追求兩岸永續和平穩定發展。

國民黨中央12樓上午舉行中評委會議,馬英九親蒞致詞,向資黨大老們報告過去4年多來執政的成果,達成黨內交付2012“總統”大選勝選的政治任務,以及當前遭受歐債風暴所遇到的經濟發展問題,他也說明4年多來努力改善兩岸關係的成果,並提出未來三年兩岸政策的三大重點,分別是“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及“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以下是他演講全文。

馬英九表示,政府推動所有政策都是依照黨的基本理念,一步步實踐總理所提倡的三民主義,未來這段時間會努力改善問題,讓民眾生活變得更好,並要求執政團隊誠意、理性聆聽民眾的聲音,真正解決民眾的問題,讓黨執政更加順暢。

他指出,連任以來國內外經濟情勢遭遇重大變化,對於政策規劃和執行上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都將深刻檢討改進。經濟景氣展現逐漸復甦的情勢,景氣在連續10個月藍燈後,9月份變成黃藍燈;9月份出口成長10.4%,從8月開始,工業和製造業生產指數皆由負轉正,9月份並成長3%;僑外投資1-9月增加39.3億美元,比去年成長17%,10月份“經濟部”的全球招商大會有61家外商參與,預計投資金額高達新台幣1226億元,三年內會有800多億元到位,至少將創造7500個就業機會;大陸企業投資在這段時間也有顯著增加,雖然金額不大,但件數和整體金額都比去年成長了兩倍多。

他說,政府對兩岸關係和國際參與也高度重視,第八次江陳會完成“投資保障協議”及“關務合作協議”,雙方迄今共簽訂了18個協議,兩岸關係進入新階段;中國大陸馬上要舉行18大,會有相當的人事變動,但從各方面跡象來看,兩岸關係都會穩健發展。

他重申,在未來三年多的任期內,兩岸政策的三大重點,分別是“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及“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在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方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還在協商的部分希望在1-2年內能儘快完成;兩岸學生交流方面,目前正式學生(全修生)不到2千人,交換學生(研修生)到7月已超過1萬2千人,接下來的目標不但是增加全修生和交換生的人數,也要推動大陸的專科生來台取得學位,最近“教育部”和“陸委會”也在推動陸生納入健保,以改善陸生在台學習環境。

他表示,兩岸在三通開放後,每一年的來往人數都超過7百萬人,但兩岸兩會皆未互設辦事機構,這部份已經談了4年,希望能儘快立法,讓中國大陸的主要城市都有海基會的辦事機構,幫助台商、台生與觀光客解決問題;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施行20年來,經過數次的修訂,現在會分階段進行通盤檢討與修訂,例如將大陸配偶取得身分證的時限,比照外籍配偶的時限修正。

他強調,兩岸關係朝著這個方向走,能在現有框架,也就是“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海峽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一中各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繼續推動雙方和平與繁榮。

對外關係方面,馬英九表示,因為兩岸關係的改善,許多國家對台灣展現更大的興趣,政府去年9月和日本簽訂投資保障協議,和新加坡、紐西蘭也正洽簽經濟合作協議,目前政府的策略是“多方接觸、逐一洽簽”,希望把台灣對外經濟活動的窗口變得更多,未來才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馬英九指出,最近美國同意給台灣免簽證待遇,讓“中華民國”成為美國給予免簽證的37個國家當中,唯一和美國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這是台灣各界,包括“外交部”、“內政部”等部會共同努力的成果。美國對台灣實施免簽日期是11月1日,歐盟給台灣免簽則是1月11日,正好和69年前(民國32年)列強對我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日子一樣,都是“111”,具有特別的意義。

【中評社 / 記者 倪鴻祥】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