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改善使日本無所適從

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JIIA)在2009年12月28日,刊出東京大學松田康博(YasuhiroMat
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JIIA)在2009年12月28日,刊出東京大學松田康博(Yasuhiro Matsuda)教授的文章,題為「IMPROVED CROSS-STRAIT RELATIONS CONFUSING TO THE JAPANESE」,內容是針對兩岸關係漸漸改善,對台日關係或日本對台灣的政策立場等等,松田教授的文章相當精采,本文為筆者在拜讀之後的一些看法,分別從兩岸關係改善後,日本對台灣的看法、前後任政府的比較以及日本應該如何因應談起。
一、兩岸關係改善後的台日關係
馬總統上任後兩岸關係大幅改善,但是台、日關係卻常使日本憂心忡忡。兩岸一些人甚至開始懷疑日本是否不樂見兩岸關係改善。事實上,馬總統改善兩岸關係確實讓日本不必因台海危機提心吊膽,但卻又同時突顯區域均勢將傾向中共,這是最讓日本坐立不安的。
馬政府繼任陳水扁政府之後,改善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消除了日本對海峽兩岸的危機的關注。不過,在區域平衡內對中國的權力也提高了前景的轉變。同時,深化兩岸經貿合作已使日本企業在台灣投資去展望未來的前景變得更加容易。
正如筆者前文所述,日台友好夥伴關係仍在非官方層次,因此在缺少官方性交往作為前提的著力點之下,台日關係將繼續藉由雙方之間的貿易往來使友好關係繼續深耕。
二、日本對台灣政府的看法
根據松田教授的觀察,馬政府的權力核心缺乏親日色彩,加上其支持群眾包括不少具有反日情結的人。因此就算馬總統認為日本具備重要的戰略價值,卻無法完全平撫內部的反日心態,這導致他有時不得不採取強硬的姿態,這也形成了台灣對日政策在決策上的內部衝突因素。
中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已迅速提高,因為友好中國的馬英九政府於2008年5月在台灣正式成立。相比之下,馬政府與日本的關係一直就充滿了憂慮,日本的部分,包括台灣是否被中國吞噬和馬潛在的反日情緒,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總統在年輕時還是熱血的保釣青年。與此同時,日本懷疑已在檯面下往來的中國和台灣,讓兩岸關係改善使日本是不歡迎的。
對日本來說兩岸關係的改善和馬政府的對日政策有甚麼意謂?什麼是日本的政策選擇?日本最關注的,是區域權力平衡的轉變有利於中國,其原因主要由於台灣向中國傾斜,而讓本來就已在中美日三國角逐之下的東亞不平衡的權力天平更不均衡。因此日本要如何使自身利益不會被侵蝕,就要看日本政府有何應對之道。
三、日本應該如何因應
日本有甚麼政策選擇?如果中國保持和平崛起,日本應順勢改變過時的政策。首先是不斷提醒中國提升軍事透明度,也不能光靠武力蠻幹解決台灣問題。在前文提到,民主黨上台之後,日本就不斷藉由交流互訪來拉進兩國關係,在提升透明度及戰略對話的目標成效,有待我們未來持續觀察。
其次是分別與中國和台灣提升關係,例如兩岸簽署ECFA正為日本提供加強中國與台灣經濟聯繫的最佳機會。隨著兩岸之間的直接協商逐漸增多,日本也應考慮與台灣進行類似的接觸,不必當個旁觀者。如此一來,兩岸關係改善就能真正成為日本提升與中國、台灣關係的良機。同時,這也對台灣未來的經濟打下強心針,不必受到中國的牽制。
第三,日本必須避免它的綜合國力受到侵蝕,並要努力加強它。同時,它需要與美國保持和發展穩定、牢固的關係。如果日本繼續努力建立一個有吸引力的國家,維持充足的強大力量,並增加友好及合作的國家數量,則不管東亞區域權力有多大的加速轉向中國或台灣多少次政權輪替,日本都能減少對於外部情勢轉換的困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