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台灣光復 馬英九重申捍衛釣島主權

今天是台灣光復67週年紀念,馬英九24日晚上在臉書(Facebook)再次重申捍衛釣魚台主權。他表示
今天是台灣光復67週年紀念,馬英九24日晚上在臉書(Facebook)再次重申捍衛釣魚台主權。他表示,近日東海風雲再起,“中華民國”領土釣魚台的主權備受挑戰,但有絕對的信心,堅持“捍衛主權漁權,和平處理爭議,共同開發資源”,為東亞的和平穩定繼續努力。
馬英九以“台灣囝仔”形容釣魚台,指出1895年被日本竊佔,有如尚襁褓中被人抱走、被迫改名的嬰兒,但血脈相連的關係是鐵一般的事實,是任誰也無法改變的歷史印記。文章放上去不到20分鐘,已有1440個人按讚。
馬英九在臉書po文內容如下:
明天就是台灣光復67週年的日子,此刻我心中是百感交集。
一方面,我懷著感恩的心情,感謝國軍弟兄的犧牲奉獻,在“光復台灣”之後,繼續“保衛台灣”、“建設台灣”與“守護台灣”,讓我們能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呼吸民主、自由的空氣;另一方面,近日東海風雲再起,“中華民國”領土釣魚台的主權備受挑戰,但我們有絕對的信心,堅持“捍衛主權漁權,和平處理爭議,共同開發資源”,為東亞的和平穩定繼續努力。
釣魚台列嶼,是“中華民國”的領土、台灣的附屬島嶼。這個“台灣囝仔”跟著台灣本島在康熙22年(1683年)納入清朝版圖,它在光緒21年(1895年)被日本侵略竊佔,有如出生不久就在襁褓中被人抱走、被迫改名的嬰兒;日本的竊佔,使得我們骨肉離散五十年,以致於民國34年日本投降、台灣回歸“中華民國”時,我們並不知道那個日本稱作“尖閣”的群島就是我們被抱走、被改名的骨肉,就是在《台海使槎錄》(1722)、《續修台灣府志》(1764)、《噶瑪蘭廳志》(1852)、《全台圖說》(1872)等官方文書中提到,“山後大洋有嶼名釣魚台,可泊巨舟十餘艘”的釣魚台列嶼。被抱走的歲月喚不回,被改的名字猶在,但血脈相連的關係是鐵一般的事實,是任誰也無法改變的歷史印記。
乙未割台時,丘逢甲抗日失敗,黯然離台。他寫下“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的名句,傳誦一時。百多年後讀來,猶有椎心之痛。可是逢甲先生何曾料到,五十年後台灣又回到祖國“中華民國”的懷抱?
“侵略的錯誤或可原諒,血淚的歷史不能遺忘”,在這個紀念勝利、也突顯和平的日子,我們要再次提醒自己記取歷史的教訓,繼續扮演主權的捍衛者與和平締造者的角色,向前邁進。
乙未割台時,丘逢甲抗日失敗,黯然離台。他寫下“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的名句,傳誦一時。百多年後讀來,猶有椎心之痛。可是逢甲先生何曾料到,五十年後台灣又回到祖國“中華民國”的懷抱?
“侵略的錯誤或可原諒,血淚的歷史不能遺忘”,在這個紀念勝利、也突顯和平的日子,我們要再次提醒自己記取歷史的教訓,繼續扮演主權的捍衛者與和平締造者的角色,向前邁進。
【中評社 / 記者 倪鴻祥】